• 27阅读
  • 0回复

科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昌潍专区科学人员深入农村研究生产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5
第4版()
专栏:

科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昌潍专区科学人员深入农村研究生产关键
本报济南14日电 山东昌潍专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围绕生产关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几年来,这个专区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组织,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十一个县、市,普遍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全区绝大多数公社,都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机站或研究站,并培训了粮、棉、烟、园等各种技术人材二十一万多人。去年一年来,仅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室、试验场和研究基点,就完成了一百一十四个研究项目。其中属于粮食方面的,就有七十七个。通过这些研究活动,他们对农业“八字宪法”的内在联系和科学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例如在小麦栽培方面,他们找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适时播种量、播种时间、浇水时间和肥料搭配等规律。在棉花播种方面,探索出“早整地、早播种、早定苗”的技术,使棉花生长期延长二十天到三十天,从而打破了“枣芽发,种棉花”的陈旧观点。此外,在良种繁殖、植物保护、园艺和畜牧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这个专区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成果的巩固和运用。去年,他们写出的学术报告、丰产经验总结和农业技术指导的意见,达五百七十三篇,解决了二百多项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在这一活动中,专署农业科学研究所发挥了核心作用。一年来,他们总结了一百多项群众的创造发明,写出各种作物丰产经验和技术指导意见二百多篇,使群众的许多丰产经验得到发展和提高。
坚持领导干部、技术员、老农相结合,专业研究机关与工厂、学校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方法,是这个专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本保证。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专、县各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实行了“三三制”的工作方法,即:三分之一的人员下乡驻点,坚持与群众“四同”,根据生产队的计划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农业生产;三分之一的人员根据农时季节的需要和农业生产发生的问题,深入生产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现场会传授技术;三分之一的人员留机关作试验研究。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指示的精神,又把70%—80%以上的科学技术力量送到生产第一线,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大力推广群众的生产经验。昌潍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有效的指导今年的农业生产,从去年11月开始,便抽调出科学技术力量,组成调查队,分四路深入全区不同土壤、不同生产水平的社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对八个县、市的十四个公社,进行了调查。通过典型调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区的山区、丘陵、平原、涝洼、盐碱等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特点和栽培条件,初步找到了因地因时制宜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科学规律和依据。目前,他们已写出十余篇质量较好的调查报告,为今后作物合理布局、合理轮作、因时因地种植和争取今年农业上的好收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片)
北京科学技术人员组成小麦返青考察团深入农村调查。图为房山县小组工作人员与房山县城关人民公社石楼生产队的支部书记李祥(前左一)、房山县农业料学研究所技术员胡进忠(后右一)一起察看小麦返青后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