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历史地理学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6
第7版()
专栏:

历史地理学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黄盛璋
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就其主要凭借的资料和研究的时间而论,它基本上与历史学相同;就其研究的对象而论,它又属于地理学的范围。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差异仅在于研究时间的不同,即地理学是研究今天人类活动的地理,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记载)上人类活动的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有自然的和经济的两大类,所以历史地理的研究也与地理学一样,可以分为:(一)历史自然地理。(二)历史经济地理。前者的研究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气候、水文和植被等,后者的研究可以分成居民、经济(狭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
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是非常年轻的。可是,就其萌芽时期考察,它又起源很早,特别是在中国更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过去,中国只有沿革地理学。它主要研究疆域政区和山川城邑名称的演变,是历史地理学中发展最早、历史最久的一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刘向就写过关于疆域的著作,给疆域地理志创立了端绪;朱赣著《风俗记》,又开了地方地理志的先河。疆域志、地方志和后来分化出来的山川地理志,就是古代中国论述古今地理的三大支。历史地图的编绘始于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专门的历代疆域政区图集则始于公元1099年宋税安礼《地理指掌图》,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专门历史地图集,沿革地理学到了清代,比之前代有了不少的发展。后来,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就学科本身而言却很少有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关怀和领导,由于社会主义建设迫切要求,真正的历史地理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它再不是以疆域政区和地名沿革为研究中心,也不是以西方伪科学观点来研究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而是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正确地认识历史时期地理现象本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历史地理学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很多工作。人们知道,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是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任务。要改造、利用自然,就要认识自然本身分布、变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了解过去在改造、利用过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就,这两方面都包括很多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工作。具体地说,农业是改造、利用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地理学为农业服务就很有可为。例如,水是农业的命脉,而历史地理学就可以给寻找水源提供重要的线索。历史时期古河道的研究、恢复,无疑是开辟水源的一个方面。研究古代井泉的分布、变迁,也是寻找地下水源的一个很好依据。有了水,还需要研究引水和用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这两方面曾创造出非常辉煌的成绩,很多古代水利工程仍然是今天利用的基础。因此,历史地理学有关古代水源的开辟、渠道的凿引、水工的设计和用水的处理等研究,不仅对于发展农业有益,就是对于交通、水电、城市和某些工业需要用水的建设部门也是有好处的。土地是农业最主要的生产手段,扩大农业生产面积是发展农业的一个必要措施,特别是对于边疆、山区和农牧交错地带更有需要。从历史地理上研究边疆屯垦的兴废变迁、山区的开发和农牧界限的推移,对于当前的农业增产有重要意义。矿源探勘有很多方法,其中历史地理查矿法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是根据古矿洞的遗存、古代矿产开采罢废的记载以及地方志中各地矿产分布资料作为矿源勘探的线索的,过去我们就曾经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不少成功。这一方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提供过去开、罢的情况,作为进一步开采矿源的参考。
自然灾害常常威胁生产,甚至危害人类生命。战胜自然灾害,首先对于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水旱灾一直是农业上的威胁。历史气候学从事历史时期水旱灾发生的周期规律或者某一区域的气候变迁的研究,对于预防水旱灾,因地制宜地提出措施有一定的作用。历史水文学的研究,可以从古代防洪堤坝的设计和洪水、洪峰、洪区的记载中,提供对今天防洪还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过去我们就曾经通过这一研究而解决了某些堤坝工程设计中最高洪峰的问题。要防水,首先要善于治水。中国历史上治水经验之丰富、治水成效之卓著和文献记载之多,也是举世无二的。历史地理学上治河的研究对于治黄、治淮等就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沙漠危害生产建设也很大,从研究历史时期的沙漠分布、变迁和古代劳动人民与风沙搏斗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防沙、治沙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地震影响到人类的生命,某些基本建设也必须考虑到地震烈度问题。中国有关地震的历史记载非常丰富。这些丰富资料的提供,有助于地震区烈度问题的解决。
各种区划、规划工作都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不但要充分了解现有条件,而且要深入了解形成的经过和发展中的特点。就以区域规划而论,有时就要对这一地区的开发经过、开发程度和过去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作必要的了解。历史地理学有关区域开发的研究就有它的一定作用。城市规划要包括对各种条件的分析、评价,其中必须有城市历史地理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过去关于北京、西安两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对于市区范围和扩展地区的选择、水源的开辟利用、绿化区的布局设计,都提出过建设性意见。各种专项规划,如流域规划和河网规划等,也需要利用历史地理有关这方面的成果。
关于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区广大和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有必要知道我们的版图及各个地区的面貌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各民族祖先是怎样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同自然作斗争的。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把这些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加以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出来,教育广大人民和后代,是历史地理工作者无可旁贷的责任。因此,有必要编纂各种历史地图(集)和各种历史地理专著,其中最为当前迫切需要的就是一本全面、系统而扼要的足以反映我国历史发展全貌的综合性历史地图集。除此之外,还需要编纂各种专门性的历史地图(集),例如历史产业地图集、历史人口地图集、历史疆域政区地图集、历史军事地图集和历史对外关系地图集等。这些地图(集),不仅对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很大用处,有些对于如何在各个地区上迅速地掌握发展的特点、进行各项规划、更好地改造、利用自然也有参考价值。还有,从历史地理学上来研究中国过去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和所发生的影响,有助于阐扬我国对世界上的贡献以及与别的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编写普及历史地理知识的通俗读物和编纂历史地理工具书(如历史地名辞典等),以应教育和文化上的需要,也是历史地理工作者必须担负的责任。
今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首先要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作为重点,就当前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论,则又要以为农业服务作为主要努力方向。中国以农立国的历史已有好几千年。在历史地理学中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开展有关农业生产的历史农业、水利、气候和区域开发等专题的研究,这不但完全可能,而且应该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生长点。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还必须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将历史时期各种自然或经济地理现象编纂为历史地图(集),以适应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历史地理学古为今用最有实效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科发展。历史地图是表现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一种方式,而通过大量历史地图(集)的编纂,也就有可能把世界上尚未形成的学科——历史地图学建立起来。因此,一方面开展有关国民经济建设的历史地理学专题或分支学科的研究,另一方面配合研究工作和实际需要进行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应该认为是今后历史地理学研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