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新龙滩第一大队坚持阶级路线 贫农下中农确保领导优势 贯彻政策好 干部作风好 生产发展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7
第1版()
专栏:

新龙滩第一大队坚持阶级路线
贫农下中农确保领导优势
贯彻政策好 干部作风好 生产发展快
本报讯 据宁夏日报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城关公社新龙滩第一大队,一贯保持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组成了一支政治上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生产搞得好。1960年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仍然获得了接近1959年的收成,成为全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个队。
这个大队从党总支书记、委员、大队长、副大队长,到小队支书、队长、作业组长,以至炊事员、饲养员等,绝大多数是贫农和下中农。这些人,在旧社会里大都是揽工的受苦人;土改时,是带领群众向封建地主作无情斗争的积极分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是组织群众互助合作的骨干;人民公社化后,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生产热潮中,又成为深受群众爱戴的当家人。社员们说:“我们干部是党叫咋干就咋干,咋对社员有利就咋来。”
这个大队的干部处理国家、公社、大队、小队和社员个人的关系,都是按照政策和原则办事。大队对小队坚持实行了“四固定”,不随便抽调小队的劳力、畜力和生产资料,必须抽调时,也要取得小队同意;同时认真实行了“三包一奖”和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制度,工分等账目作到日清、旬结、月公布。购买社员的木料和其他物资,也都是按质论价,现款交易,从不拖欠。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各小队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度全大队三个小队中,有两个队超产受奖,并出现了不少“五好”社员。
干部们坚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联系和依靠贫农、下中农。他们凡事以身作则,从不自视特殊,收割时首先拿起镰刀,薅稻田时抢先下水,积肥时粪筐不离身,遇到困难走在头里,改善生活先照顾社员。党总支委员会的七名书记、委员,个个都是好劳动,1960年度劳动最少的人也做了二百四十个劳动日。
他们事事走群众路线。有关全队生产、生活的大事情,从来都是通过党总支委员会、队务委员会、老农座谈会和社员大会等组织形式,层层发动干部、社员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共同执行。例如,制定今年的生产计划时,大、小队的干部首先和老农一起,逐田逐丘踏勘土地,进行细致的土地排队工作,摸清劳力、耕畜、农具、肥料和种子的准备等情况,然后提出初步意见,交给社员讨论,大家商量。结果,社员提出了几百条合理化建议,使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平日,大队干部们还经常到社员家中问寒问暖。每当生产和工作有了困难,社员们也纷纷前来问情况、出主意。
他们在领导生产中,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去年有一个时期稻田草荒严重。干部们紧紧依靠各小队的党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迅速带动男女社员,向草荒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总支委员带头分工,把守在草荒最严重的地段上,和社员一样泥里出、水里进,十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的薅草任务。前些时候,第二小队牲畜乏弱情况比较严重。副大队长王珍歧主动到第二小队当饲养员。他吃、住不离饲养场,同饲养员们一道,精心做饲养工作,很快使60%的乏弱牲畜重新强壮起来,而且摸到了改善牲畜饲养管理的经验。
这个大队的干部不仅干劲大,而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去年春天,公社要求全大队种植小麦一千一百零一亩、玉米四百亩、洋芋二百七十亩、大麻二百九十亩。党总支组织干部、老农、社员,对土质、茬口等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小麦播种面积可以完成,而玉米、洋芋、大麻等作物,由于当地湖田多,土壤盐碱大,不宜过多种植,应该减少一些,增种水稻。党总支如实地向公社党委作了反映和建议。党委经过了解,同意了他们的合理意见,修改了计划。全大队作到了因地制宜地种植,增加了生产。
党总支很注意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领导全队干部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党总支还特别重视活的思想教育,及时抓住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向干部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去年给水稻薅草时,第二小队社员吴玉明怕吃苦,不好好出勤,党支部书记王登魁没有耐心去说服教育,强拉吴玉明上工。党总支知道后,向吴玉明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启发他自觉地出工,并立即组织队干部学习了有关群众路线的文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坚持说服教育的重要意义。每做一件工作,党总支要向干部交政策交任务,而且交代工作方法,每当工作告一段落,都要组织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