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修配服务工作很光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7
第2版()
专栏:

修配服务工作很光荣
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 南开区修配服务公司修鞋工 焦万元
我是一个普通的修鞋工人,在修鞋这一行里已经干了二十四年。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下,我认识到这一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扎扎实实地干一辈子。要说道理,也很简单:不论什么时候,人们的鞋坏了,衣服破了……总是要修修补补。有专人把这些事好好地管起来,就能让更多的人集中精力去干别的事,就能推动社会节约。所以我认为,能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但是,在我们修配服务这一行里,也还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没出息”,“是侍候人的”,“低人一等”。也有人认为,解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修配服务这一行也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根据我的亲身体验,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
劳动人民就是互相“侍候”
在旧社会,我们这一行确实是被反动统治阶级的老爷们瞧不起的。他们自己不劳动,还管别人叫“臭皮匠”、“缝破烂的”……。要说起在旧社会的苦滋味,我体会得很深刻。我一家三代都干修鞋这一行,诉起苦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是解放后就不同了,我们劳动人民大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上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不论是炼钢工人、三轮车工人、医生、教授、做饭的、补鞋的,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今天我给他修鞋,是为了让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干别的工作;明天他为我理发,是为了让我整齐清洁,精神焕发,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新社会,劳动人民就是这样互相“侍候”,互相关怀的。大家的工作都很光荣。
修配服务行业前途广阔
要说我们这一行的前途,那更用不着耽心,只要做一个对比就明白了。解放前,我背着破箱子满街?唤,一天也修不上几双鞋。这也难怪,那时候广大劳动人民穿不起好鞋,闲人又多,鞋破了自己收拾收拾就凑合了。解放后就大不相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谁没有几套衣服、几双鞋。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广大家庭妇女参加了社会劳动,她们原来的一部分家务劳动也需要社会来担负。就拿我来说吧,在旧社会,我全家都穿不上好鞋。现在,我家大人、小孩都有皮鞋。我的老婆参加工作以后,家里人的衣服、鞋袜修修补补的事就真有点顾不过来,而我们修鞋组,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上百名顾客。这说明一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方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风气也在不断增长。从这里就可以想到,我们修配服务工作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前途是多么广阔!
开动脑筋 提高服务质量
光有对修配服务工作的热情还不够,还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把人们的鞋修得更好,我随时注意察看人们的脚型和各行各业的人穿鞋的特点。在公共汽车上,我就注意司机的两只脚怎样活动,他的鞋爱坏什么地方;电业工人、搬运工人、三轮车工人、钢铁工人以及运动员等来修鞋,我就研究他们各自的鞋什么地方最容易破。把这些情况摸熟了,就能把大伙的鞋修得更合脚,更坚固耐穿。
我们修鞋业多少年来就是靠一把锥子,一把鎯头来干活。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法,我在党的大力支持和教授、中学教师以及有关工厂职工的具体帮助下,同伙伴们一起,经过近百次的试验,制出了一种皮革胶。用这种胶代替人工缝合胶底,不仅提高效率十八倍,而且使修鞋工人放下了锥子、鎯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接着,我们又研究成功了刷鞋机、下料机、锉底机、热补机等十几种机器,逐步改变了落后的劳动方式。
人们常说:“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依我看,对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利用物资来说,这句话说的还不够透彻,应该再加上一句:“拆拆改改再三年。”我们要想尽办法把一些被人认为不能再修补的东西,让它起死回生,物尽其用。这样积累起来,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出很大一批物资,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一次,我碰到一位老大娘要把一双被老鼠咬破了的鞋子卖给废品收购站。我看了看这双鞋要修补的确是不太好办,但是要费点事拆改一下,还可以变成一双好鞋。于是,我就主动地承揽了这个活。当这位老大娘拿到经过拆改的新鞋时,高兴得直夸我们。
现在,我们修鞋组正在开展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缩短交活时间为中心的劳动竞赛。我决心在这场竞赛中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用实际行动带动伙伴们更好地搞好修配服务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