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办事公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7
第4版()
专栏:

办事公道
施丹园
贵州省镇远县?阳公社和平生产队食堂主任林玉珍,在领导食堂工作中处事对人的态度,表现了办事公道的高贵品质。
从林玉珍同志的模范事迹中看,要做到办事公道,首先必须具有为“公”之心。“公”,就是革命的集体事业。有了为集体事业献身的一颗红心,在操持集体大家务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到公公道道,合情合理。真正的为“公”之心,是建立在为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基础上。林玉珍就是这样。由于她的心里只有党的事业,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占食堂一点便宜;对家属亲戚,不讲私人情面;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对待同志,一视同仁,公平合理。社员吴玉明做错了事,违犯了公共利益,她就当面提出批评;而吴玉明和他的妻子有病时,林玉珍又亲自端饭送菜,甚至还托人买面条,给病人吃。从批评到端饭送菜、买面条,集中表现了林玉珍办事公道的精神。
从林玉珍同志的模范事迹中看,要做到办事公道,除了具有为“公”之心外,还必须懂得为公之“道”。这个“道”不是别的,就是党的政策和各种规章制度。因为党的各项政策,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既包括群众的当前利益,也包括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合理的规章制度,又是根据党的政策精神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制订的。因此,党的政策原则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衡量一件事办得公道与否的唯一标准。合乎这个“道”,才能公平合理;离开这个“道”,就会适得其反。群众说得好:党的政策,好比铁路上的轨道。按轨道行进,一日千里;列车出轨,寸步难行!从上面举的事例中看,林玉珍同志不但懂得这个道理,而且按照这个道理办事。因此她不管处事对人,都做到“认理不认人”,立脚正直,办事公道。
林玉珍同志办事公道的精神,受到了社员的赞扬。有的人管她叫做“林公道”。并且,还把她选为模范食堂主任、县人民代表。这种“林公道”式的人物,就是我们时代的公道人物。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中何止千万啊!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还会有千百万个“林公道”式的人物涌现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