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关于《国际歌》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8
第7版()
专栏:

关于《国际歌》的作者
廖辅叔
1871年5月,巴黎公社的保卫战中,在公社防线里边有苦战到最后的一个人名叫欧仁·鲍狄埃;在那些从巴黎外面赶来增援的志愿部队中间有一个名叫比尔·德盖特的士兵。由于反动武装力量的强大,公社给淹没在血泊里了。鲍狄埃和德盖特,一个逃出法国,一个身陷囚牢,他们始终没有见面的机会。
巴黎公社失败之后的6月里,鲍狄埃写了一首诗题为《国际》。十七年后,德盖特给它配上了乐谱。德盖特当时正在法国北部的里尔市的一家铸造厂做铸模工,同时担任工人歌咏队的指挥。里尔市的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党组织有一天交给他一本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请他从中找些合适的歌词来作曲,他选出来的第一首就是《国际歌》。当天晚上,他就在他的住宅——一个地窖里写好了曲调的草稿。
《国际歌》脱稿后的第二天,就开始练习,星期六晚上就在一个售报工人的纪念会上正式公演。出色的成绩使得大家决定立即付印这首新歌,而且初版一印就是六千份。就一个只有二十万人的城市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目。为了避免反动政府的耳目,作曲者的姓氏德盖特改为贵族式的德·盖特,前面根本没有姓名。事实证明,这种变姓隐名的做法并不是过虑。1894年有一个教员戈塞林就因为重印这首革命歌曲,受到一年监禁的判决。但是也因为姓氏的变换,作曲者一直不为世人所知。他老了,不能干重活了,只好做不花力气的煤气街灯管理员,每天晚上沿街点灯,天一亮,又逐条灯柱去关上煤气管。每月工资一百五十法郎,约合当时我国的银币十五元。直到1926年,他已经七十八岁了,由于作者去进行版权登记,才重新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受到了法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周到的照顾。1927年这位无产阶级革命歌曲的元老应邀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六次代表会议和十月革命十周年的庆祝大会。在红场上他听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武的红军的军乐队奏出他的杰作《国际歌》,激动得简直说不出话,眼角里漾着泪水。
《国际歌》是在斗争中流传开的,1896年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里尔市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在欢迎外国代表团的车站群众大会上,那些民族主义者捣乱来了,他们拉大嗓门来唱《马赛曲》,工人号角合唱团立即高声唱起《国际歌》来,群众齐声和唱,气势磅礴,震撼大地。《马赛曲》沉下去了,《国际歌》胜利了。从那天起,《国际歌》传遍了全法国,外国代表团都把这张乐谱带回本国去。
1902年,俄国的一个青年工程师柯茨把《国际歌》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俄文报《生活报》上。帝俄国内的地下刊物也先后转载。1912年《真理报》创刊号隆重地登载了出来。它成为示威游行和集会上布尔什维克同社会革命党、无政府党及其他一切右倾党派划清政治界线的标志。在鲍狄埃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时候,列宁发表了一篇题为《欧仁·鲍狄埃》的文章,中间有一段话说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列宁说《国际歌》把公社的理想传遍全世界,“在今天这首歌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列宁全集》第36卷第209—211页)
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他死于1887年,下葬的时候有六千多人参加了葬礼。1932年,德盖特逝世的时候,送葬的人数达到了五万。他在法国和世界工人阶级的关怀和爱护之下度过了他的晚年,他亲眼看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国际范围内的胜利。从这两位合作《国际歌》的诗人和作曲家身后的哀荣,也可以看出革命规模的日益壮大,革命形势的日益蓬勃发展。
(附图片)
德盖特像
鲍狄埃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