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林药间作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9
第2版()
专栏:

林药间作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一亿零七百多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左右。全国现有国营林场、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办的林场约有七、八万个。各地林场结合造林和抚育幼林都可以间种一部分中药材,这不仅对于节约农耕用地有重大意义,也是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林区发展中药材生产有许多有利条件。林地土质肥沃、水源充沛、空气湿润,适宜种植药材。药材一般有喜阴的特性,而林木又是天然的庇荫物,有利于药材生长。我国各地都有大面积的原始林和新郁闭的人工林。这些地区一般不适合间作粮菜,但却适合种植药材,如沙仁、沙参、黄连等非在较荫蔽的树下生长不可,茯苓只有在马尾松林内才能繁殖,天麻、黄连、党参等可以在高寒的山林中间种。特别是山区和林区的群众历来就有采制药材的习惯和经验。因此,在山林地区发展药材是大有可为的。
在林区实行林药间作,不仅对药材生长有好处,而且通过林地间作、套种药材,还可通过整地、除草、松土等,对于抚育幼林,促进林木迅速生长、丰产也大有好处。如湖南邵东县油茶林场间种的尾参,由于茶树对尾参起了庇荫作用,很多枯枝落叶增加了尾参的养分,尾参产量较一般地区增加一倍以上,同时由于给尾参除草、施肥,改良了土壤,油茶幼林生长青翠茁壮,比未间作尾参的油茶不仅生长得快,而且提早一、二年开花结果。林药间作,不论从经济意义,还是从生物生长的角度来看,都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就有可能满足人民的医疗需要。
发展中药材生产要因地制宜,因为山区自然条件变化较大,而各种药材对土质、气候的选择性又强,为了做到因地种植药材,各地卫生部门和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早做好药材生产规划。备足种苗,安排好劳力,进行必要的技术传授,妥善安排药材收购和加工等工作。对一些新引进的品种,要经过试验,掌握其特性和规律以后,再行推广。
在林区种植和采集药材应当同保护林区的野生动植物药材结合起来。在野生药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采取封山育药的办法,定期开放边采集药材,边进行间苗、补植和抚育。林区除有丰富的植物药材资源外,很多医疗价值较大的鹿茸、麝香、羚羊角等,都是从栖息在森林里的动物身上猎取的,因此要很好的加以保护,促进其繁殖,要有计划地猎取,不能随便捕杀。此外,很多药材是取自林木的根皮部分,如东北、华北的黄菠罗,南方的黄柏、厚朴、玉桂等的皮都是名贵的药材,要结合采伐,在贮木场集中采集,既能生产大量药材,又可防止在山上“剥皮毁林”的现象发生。
目前,气候已经转暖,全国由南到北已经先后开始造林活动。各地林场要抓紧时机,作好准备,紧密结合当前的造林绿化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切实做好林药间作,广辟药源,让林药并茂,主副争荣,使林场既成为生产林产品的基地,又是生产中药材的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