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中国画的装帧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9
第6版()
专栏:美术杂谈

中国画的装帧形式
史怡公
我国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从表现手法、形式及门类上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发展了多样的装帧形式。最常见的有:中堂、条幅、横匹、屏条、围屏、横眉子、手卷、册页、琴条、扇面等。这些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复杂历史原因,而最主要的是,为绘画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需要和服务对象对于装饰上的要求所决定。
在过去,稍微讲究一点的客堂中甚至内室里,总要挂个中堂(或字或画)。一般还要配上一副对联,炕头上(主要是华北)也许挂上四条约三尺高一尺宽的炕屏,或者一条横匹。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画家们经常采用的章幅形式。
手卷绝大多数是原来形式,是画家在创作时就决定了的。它的标准尺寸是一尺上下高,横长大约一丈至三丈。册页则不然,有的显然是画家在创作时决定的八开、十二开等等,但很多是当代各家集锦,或各朝代古画集锦。画店或收藏家也常常把破碎不全的古画就中选择可以成为一个章法的某一部分,裁为小块,这就不一定是什么形状了。宋元明清的集锦册页中椭圆、扁圆、桃形、苹果形、八棱形等,就是这样产生的。有一种大团扇形的画册,大都是从宫廷中窗隔子上摘下来的。折扇册页以明清两代的居多。另外还有一尺上下高的八条或十二条小围屏和一尺多见方或高或宽的带座子的镜屏(叫插屏),这两种都是几案上的文玩。条幅一般是指比堂幅长的独幅。琴条一般约一尺宽四尺高。横眉子是挂在门口上面一段墙上的,所以也叫门眉。近百年来,由于玻璃的产生,人们也采用镜框的形式。能卷的画轴都有天杆和地轴(也叫天地杆),中堂一般两边都有轴头,它既便于看画人用两手托住而不妨碍画件,同时增加地轴的重量以便挂起来平直稳重。近五、六十年来,还盛行一、三尺,一、二尺或一、四尺的条幅镜心装,这是为了便于出售而流行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