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春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0
第4版()
专栏:

草原上的春光
周而复
在呼和浩特郊外汉明妃的墓上,我看到南边一望无际的辽阔的平原,黑河像一条身上闪闪发光的巨蟒,匍伏在平原上。回过头来看北面,大青山像一座巨大的屏风似的,团团包围着呼和浩特,山峰给一层茫茫的雾霭笼罩着,片片白云萦绕在山腰间。一阵阵浸透肌肤的寒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清新而又爽适。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呼和浩特虽然还不是草原,但是透过大青山上茫茫云雾,我仿佛已经到了长久向往的《敕勒歌》的境界。
访问昭君墓第三天的早晨,我们真的到草原去了。汽车出了呼和浩特,很快就进入了大青山。它的真面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只是山峰笼罩在晨雾中,迷迷蒙蒙,像是一个调皮的儿童在玩捉迷藏,一会儿露出半个脸来,一会儿又藏到云雾背后去了。车子顺着蜿蜒的公路慢慢向上开去,山路不陡,但是两边的山峰却很陡峭,放眼望去,如同海洋上的巨浪,突然受到一阵巨大的寒流的袭击,顿时凝结起来了。一个个山峰连接起来,绵延起伏,形成了雄伟的气势,最高的山峰仿佛和天连在一块儿了。顺着山脊起伏,有一条白线也似的物体,像是山脊上一条平静的、细长的白色的溪流,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好像是给雄伟的山峰镶上了一道道白边,增加了山势的秀丽和俊美。这是山脊没有融化的积雪。车子再往上开去,细长的、白色的溪流像是流入了平原,四散开去,山峰上披了一层雪白的面纱似的,透过面纱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巨人般的结实的山峰。再往上去,山峰就变成满头银丝的老人了。
山顶很冷,一阵阵峭寒的风迎面吹来,但是吹得浑身非常舒适。附近几十里地就是过去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早在二十二年以前,我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停留的时候,曾见到领导大青山游击战争的苏谦益同志和一些抗日英雄。他们在大青山一带的冰天雪地坚持最后的游击战争,一把锋利的匕首似的插入敌人的心腹,配合其他战场进行艰苦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远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在这儿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后,这支武装力量更加发展了。剽悍无敌的内蒙古人民骑兵在雪深及膝的草原上行军、露宿,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战斗。经过艰辛的道路,这支部队光荣地走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在各个时期,除了军事战场外,还有另外一个战场,这就是呼和浩特等城市里的地下工作和群众运动。乌兰夫等同志曾在土默特小学的掩护下进行了长期的地下工作;王若飞同志在这儿领导地下工作时,曾经不幸落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的黑手。我在呼和浩特的博物馆里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卷宗,企图要把王若飞同志解到山西太原去谋害。王若飞同志出狱后,继续领导革命工作。刽子手的愿望进入了博物馆。
我站在大青山的最高峰上,往事像潮水一般地涌上心头,十六年前在重庆领导过我们工作的王若飞同志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意志,在和我们谈论工作时候的坚定而又非常有力的手势,给我留下了永不泯灭的印象,活在我的记忆中。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的王若飞同志,最后在晋西北黑茶山,献出了最可宝贵的生命!
同时,我好像看见无数的人民的铁骑纵横驰骋在大青山上,昼伏夜出,神出鬼没,到处袭击着日本法西斯野兽和国民党反动势力,配合着和鼓舞着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人站起来,踏着先烈的血迹,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我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在严寒的冬天以后,一定要出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季节。在自然界,在大青山上和山下,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明媚的春光。
一过了大青山,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了无涯际浩浩荡荡的大草原,在一层薄薄的白雪复盖下,露出丛丛的发黄的草。有的地方,在雪光的反映下,有些草已经发绿了。大青山上冬天还没有过去,草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草原上白光点点,像是天空上掉下来一朵一朵洁白的云彩,这是一群一群的羊群。远处,看到红光闪闪,尘头滚滚,那是草原上的奔腾着的马群。
路过武川的时候,我们仿佛离开了草原,到了平原上的一座新的城市。小高炉群冒着熊熊的火焰,发电厂把电送到新的红色的砖瓦房里。工人们把热和光送到我们亲爱的蒙古的兄弟姊妹面前。
离武川不远便是达茂联合旗乌兰图格人民公社。社址原来是个召(庙),这个召是呼和浩特的章克图召的分召。我们去的时候,社党委书记已经在召前等候我们了。他是蒙古同志,早先在东北小学里工作,党调他到这儿来领导牧民建设草原上美丽幸福的生活。
乌兰图格人民公社周围有八百七十平方公里,在内蒙古不算是大社。内蒙古有一个县有十八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两个浙江那么大。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人口少,牲畜也少;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人口增多了,牲畜增多了。这个公社里的牲畜几乎增加了两倍,不但有了饲料基地,而且有了十台拖拉机。在草原上,也听到拖拉机愉快的音响。更重要的是从前的奴隶,现在成了草原上的主人!
乌兰图格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有位老汉,叫做乌力吉景成,蒙古族,今年六十四岁了。他的一生,就是内蒙古人民历史的缩影。他曾经是双重奴隶,不仅仅是章盖(过去的保甲长一类的人物)的奴隶,而且是公里的奴隶。用乌力吉景成自己的话来说:“活尽量的做,哪儿忙哪儿动弹;白天挑水劈柴,黑夜蹓马;饭只准按份的吃(只给一定数量的饭),到了夜里,还不能休息,要‘下夜’(打更),说不定什么时候,不是受骂,就是挨打,夜里也逃不出主人的鞭子;天不亮,又得劳碌了。”解放后,他摆脱了奴隶的生活,成为草原上生活的主人。他现在有七个子女,一个儿媳妇,三个孙子。子女大半在外边,有个儿子在商业局里工作,家里连他在内有三个劳动力,都是半劳动力,实际上只有一个半劳动力。1960年他们除了吃用,还净落五百元,人民银行分行里还有他三百元的存款。另外,他家里养着两头牛、两匹马和三只肥羊。他自己是生产队里接羔的能手。
我们到他家的那天,正好是阴历正月初三,他们一家人穿着蒙古的节日的盛装。他的妻子穿着灰蓝色的蒙古袍,他的儿媳妇穿着橘红色的绸子的蒙古袍。她们俩人头上戴着皮制的风帽,挂着银制的彩色的头饰,一直垂在胸前两边。她们请我们进屋去坐。(他们告别了游牧的蒙古包生活,现在定居下来,住在光线充足空气新鲜的砖瓦平房里。)屋的右首是一条大炕,左边墙上挂着四个条幅,幅幅都是西湖的风景。正面的柜子上摆满了干果和乳制品,墙上挂着一家老小各式各样的照片。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他们欢乐的留影。这些照片的上面是一幅毛主席的画像。
一进屋子,乌力吉景成老汉就让我们上炕,接着他的妻子和儿媳妇端来了乳茶、酥油、乳豆腐和炒米。刚喝过乳茶,她们又端来了整碗的羊肉和猪肉,给我们杯子里斟满了内蒙古的名产昭君酒。乌力吉景成举起杯子来,欢迎我们。我们边喝边谈,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娓娓叙述辛酸的往事,谈论人民公社化以后,草原上人们的幸福生活。他劳动了一生,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起茧的双手坚强有力,在他的养育下,羊群要“百母超百仔”,我给他敬酒,祝贺他愉快的晚年和将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蒙古包旁边的一个羊圈里,我看到一群生下来不久的羊羔,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一边咩咩的叫着,一边吃着草,一边相互挤着,一会儿又散开,但马上又聚到一块儿去了。它们身上闪耀着春天般的生命的活力。
在草原上,到处可以看到这春天般的生命的活力。阴历正月初一,我在呼和浩特的大北街和大南街上,看到青年男女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获得丰硕的果实,假日里在街上走来走去,浑身是劲,纵情谈笑,准备休息好去迎接新的生产建设的任务。在公园里的溜冰场上,少男少女们反剪着双手,纵横自如地溜来溜去,闪耀着青春的光辉。
十五年前,我曾到过这儿,那时候叫做归绥,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人民度着严寒的冬天的生活,我看到菜色的脸庞,紧皱的眉头。度过漫长冬夜的人们才懂得明媚春光的伟大意义。十五年后,我看到呼和浩特和内蒙古各族人民满面春光。我所到的每一个牧民和农民家里,都挂着毛主席的像。这不正是草原上人民的心愿吗?
(附图片)
吐鲁番的春天 醒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