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两篇散文,两种心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1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两篇散文,两种心境
  许钦文
我年轻时写了不少短篇小说;最近这些年来写的散文多。
1926年我写过一篇《石宕》编在《五四小说选讲》里);1956年写了一篇《鉴湖风景如画》(编在《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里),这两篇写作的时间整整相隔三十年,都是在回到故乡去了一趟的时候写下的。
当1926年我从台州回到故乡绍兴时,我已有四年不曾回家;见了母亲,我回想到那四年以前因失业而不得已离别她的痛苦情况,回想到那四年之间我东漂西泊种种困窘的情况。那天傍晚我到村郊去眺望,站在荒坟上,想着在封建黑暗势力的统治下,在不合理的金钱制度的社会里,人迫害人的暴戾、残酷。想到就在回家的途中,看到夜半在码头上抓到的小偷,被绑在桅杆上用铁棍痛打;惨叫的声音使得同行的画家陶元庆,没有穿好鞋袜,就赶去夺下那行凶的铁棍。我望着前面屹然耸立的马鞍山,又联想到了幼时听知石匠惨死的故事;石宕里的岩石忽然坍下,在那里开采石料的石匠,有的被坍下来的岩石压死,血肉横飞,有的是被那石块挡住,出不来,惨叫着饿死。我很是激动,情绪紧张。恰巧当晚接到鲁迅先生的信,说是《莽原》需要稿子,叫我写一篇寄去。我考虑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写下了《石宕》。由于自己经历到了艰难的生活,我体会到了开石宕的工人生活的痛苦,所以它满含悲痛的情绪。
解放以后,我精神上不再受反动派迫害的威胁。在党的不断教育和多方照顾下,我的生活好转,心境舒畅起来。1956年夏间,我从北京开会回来,一路所见,无非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气象;回想以前,我屡次去北京等地方,总是为着生计,所谓风尘仆仆,深感世态炎凉,饱受跋涉之苦;这次北上,才主要为着国家的建设事业,车上又安适,所以身心都愉快。跟着我又到绍兴去调查一种文物,我坐在踏桨船里,望着青青的山,看看绿绿的水,两旁岸上是金黄黄的早稻穗和碧油油的晚稻苗。船头水潺潺;每到圆洞桥边,鱼箔刮着船底嘎嘎作响。这种种都是我所熟悉的。可是我从来没有这样感到兴趣过。我虽然生长在“稽山镜水”间,那时却感不到“鉴湖风光”的优美。“静观万物皆自得”,我这时才深味其意义。我很快活,也很激动。第二天便写下了《鉴湖风景如画》,是充满着喜愉的情绪的。
这两篇散文,都是由于当时实在的感觉,自然地写下的。它们对照鲜明,显然是两个时代的产物。这在我,正因为有了前一篇生活感的实录,更加觉得后一篇的可贵;也因此,我是更加觉得现在幸福生活的可喜可爱!
从这两篇散文写作里,我也感受到正是时代的变化给了我一支新笔,使我有可能来描绘我们新的生活;也只有投入热火朝天的生活里去,认真地观察生活,更加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更多更美更好的散文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