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看奇迹添友谊 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在苏丹的展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2
第5版()
专栏:苏丹通讯

  看奇迹添友谊
  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在苏丹的展出
  刘开宸
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3月20日在苏丹的首都喀土穆闭幕了。它展出四十天,虽然恰逢伊斯兰教的斋月,人们在白天不饮不食,不爱出外活动,参观人数仍达二十余万,接近喀土穆三镇(喀土穆、恩图曼和北喀土穆三个城市)的全部人口,既轰动了喀土穆三镇,也在苏丹的其他重要城镇传开了。北至苏丹—阿联边境的佧地哈尔法,南至靠近刚果的库士梯,东至红海的苏丹港,西至埃尔欧比德,各个阶层的苏丹人士,不远千里地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到了苏丹的心脏——喀土穆,为的是参观一下中国展览会,目覩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恩图曼是苏丹的古都,隔着尼罗河与喀土穆相对。那里有一位文学社的主席,已经残废不能行动了,但他听到中国展览会开幕的消息,就叫人用摇椅把他从恩图曼一直推到喀土穆来,参观了展览会的全部展品。他激动地说,这些展品是二十世纪的奇迹。
大跃进万岁
观众们拥挤在展览会的大厅里,仔细欣赏着四千余件中国产品。其中有重工业品、轻工纺织品、农业产品和手工艺品。他们认为样样都好,美不胜收。他们对中国在短短的十一年里,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表示赞叹不已。许多人热情地赞扬说:“哥以斯,即旦!”
(非常好!)有些人用刚学会的中国话说,“好,很好!”有人在留言簿上简短有力地写道,“大跃进万岁!”
苏丹工人们对展出的新型工作母机和轻工业机械特别喜欢。他们要求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再三表演。一位车床工人连续参观了几天,为的是学习某一精密机床的操作。展览馆的中国同志就一面操作,一面用手势解释。一位机械工程师,还特地画去图样。
在农业机械面前,常聚集了许多苏丹农民,他们对中国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特别是改良农具感到兴趣。有一位老农民在双轮双铧犁和脚踏水泵面前逗留了约两小时,摸来摸去,留恋不舍。他说:“中国弟兄们真巧啊,这些改良农具,操作方便,效率又高,在中国适用,在我们苏丹也很有用的。”
人民大会堂的模型前面,也是聚集观众较多的地方之一。他们听完解说后,就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它的规模很大,座位很多,只要十个月就完成了,真快!另一位观众说,这种速度是惊人的,要在别处,这个模型的制造还要花十个月哩!
苏丹的官方报纸《革命报》发表文章说,这个展览会说明人民中国在总路线和大跃进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个展览会显示出中国在农业、工业和其他方面都在大跃进,全世界将以二十世纪的中国大跃进而感到荣幸。
人民公社好
展览会上介绍中国人民公社发展和农业基本建设的许多大幅照片和模型,受到观众的注意和欢迎。他们说,“我很钦佩那里的人民公社的方法”。也有人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人民公社的成功。”
许多观众询问人民公社的情况,索取有关介绍人民公社的画册。社办工厂和普遍地兴修水利,特别受到赞扬。他们说,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又高,能够很好地安排劳动力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中国农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苏丹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妇女们不轻易出门走动。但是中国展览馆却吸引了大批苏丹妇女观众。她们喜欢中国的丝绸、刺绣和手工艺品,一位即将出嫁的苏丹姑娘,特地到展览馆的附设小卖部里,购买中国丝绸,为自己作嫁衣裳。另外,她们也很关心中国人民公社的生活和妇女的地位。有一幅照片,在一个人民公社的托儿所里,许多胖娃娃在一起吃饭,那种愉快的情绪,很快地传染给她们,她们也跟着微笑了。当她们看到中国妇女开着巨大的拖拉机在田地里奔腾,看到中国城市里的广大妇女彻底解放,和男子一样参加了生产和工作,都大为惊羡。有人在留言簿上写道,“庆祝中国姊妹们得到解放!”
毛泽东派来的
2月18日,展览会的一位中国工作人员,表演小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后,观众的掌声还未平息,有一位苏丹人走到他面前问道:“你是毛泽东派来的吗?”我工作人员回答:“是的”。这位苏丹人就突然把他抱起来,转了一转。然后放下说:
“好,谢谢!”握手告别。我工作人员开始有点纳闷,但随即了解了,这是苏丹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啊!从许多人在留言簿上写着“毛泽东万岁”
“向毛泽东致敬”等字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有些观众向展览馆的工作人员要毛主席的像片,要毛主席的著作。在展览会附设的电影馆里,放映许多中国电影,每当毛主席在银幕上出现时,电影观众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人欢呼:“毛泽东!毛泽东!”一位观众说,“苏丹人民衷心地敬爱毛泽东,这不是偶然的。中国以前受帝国主义控制了多少年,经济也很落后,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赶跑了帝国主义,又在短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苏丹和其他非洲国家学习的榜样。”苏丹《革命报》也写道,“中国的经验对我们是很有用处的。”
深情厚谊
“我的墨会干,我的笔会朽,但我对中国人民的爱永不消逝。”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这样亲切地表达了苏丹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是的,通过这次展出,中国和苏丹人民加强了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增进了友谊。一位苏丹观众坦率地说,“我以前对人民中国不了解,帝国主义对人民中国进行许多污蔑性的宣传,我半信半疑,但通过这次参观,看到了中国人民是在努力地进行和平建设,帝国主义的谎言不攻自破了。”也有的观众说,“我根本不相信帝国主义关于人民中国的谎言,这个展览会更证实了我的信念。”
展出前和展出期间,苏丹的朋友们表现了对展览会的帮助和关怀。展品运到了苏丹港,苏丹港的工人们在运货时,知道那是一批中国展品,就自动地相互转告:这是中国展览会的,要当心轻放。火车的车厢已经满载了,苏丹港的朋友们就设法调了专车到苏丹港,把展品即时运到喀土穆。苏丹政府的有关部门如测量局、海关等,也都热情地帮助,使得展览会能及时展出。一天晚上,喀土穆全市忽然停电一刻多钟,展览馆的电灯也熄了。这时,停在展览馆外的出租汽车,就自动地一齐开灯,直射展览馆,帮助照明。展览馆内的一部分观众就自动出来维持秩序。这种情景,非常动人。
苏丹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曾长期受着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他们在1956年才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现在仍在进行着反帝斗争。他们深深地了解,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有些苏丹观众向中国工作人员用手势比划着说,“苏丹和中国团结一致,砍掉美国魔爪”。一位苏丹观众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到处扼杀自由人民,最近对刚果、对非洲人民更是变本加厉,而中国是非洲人民的朋友,它向为自由、独立而与西方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非洲国家和人民伸出了友谊之手。”听啊,这就是中国和苏丹人民友谊的基础。
在这种反帝斗争的共同基础上,中国和苏丹人民的友谊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像青、白尼罗河在喀土穆汇合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附图片)
  观众要求展览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表演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