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牧羊标兵——阿布都阿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3
第2版()
专栏:新疆通讯

  牧羊标兵——阿布都阿朗
  本报记者 杨克现
  事情的开头
在天山草原西部的地方国营巩乃斯种羊场,有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放牧经验的哈萨克族老羊工,他的名字叫阿布都阿朗·吾拉扎尔。
1958年秋天,阿布都阿朗接到了要他试验在两年之内多产一茬羔的新任务。天山草原自古以来绵羊都是一年一产。这个新的任务使他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不安。不过他想:“既然党这样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用全部力量作好试验。”回到家里,他和牧放小组的组员——他的寡嫂娜娃提和姪儿色亚旦研究了试验两年三产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安排了母羊在两年之内每次配种的时间。新的试验就这样开始了。
我第一次碰见阿布都阿朗,是在1959年春天,两年三产的第一次产羔时间以后。他的羊舍比任何人都打扫得干净,显得宽敞明亮。他把满月的羔羊、半个月的羔羊、初生的羔羊以及单羔或双羔,都分栏管理,每一只羔羊的脖子上都系上和它母亲相同的对号牌,以便及时准确地把这些羔羊送到大羊身旁吃奶。阿布都阿朗放牧的二百只母羊,第一胎共产下三百一十七只羔羊,双羔和三羔的占二百多只。
一场争论
阿布都阿朗有着新的追求,可是他还没有充分预料到会碰到些什么困难。转眼已是5月中旬,巩乃斯河畔的牧草像一条无边的绿色地毯,直铺上山峦。这是预定第二胎配种的时候。
这一天早晨,阿布都阿朗就按预定计划,把两只公羊放入母羊群中去试情。他整整跟着母羊走了一天,大失所望,一只发情的母羊也没有。种羊场党委了解到阿布都阿朗所碰到的困难,及时派来了畜牧技术干部安尼瓦尔同志。他们继续注射孕马血清和药物催情,观察的结果,仍然是失望。
这时候,阿布都阿朗家中来了一位名叫阿布都拉的客人。他是一位深懂牧羊经验的老哈萨克。他了解到阿布都阿朗一家人的试验,立即劝阿布都阿朗打消这个念头。
“你难道不懂得哈萨克的历史吗?自古以来,绵羊都是一年一产。哈萨克有一句格言:‘不到秋天,羊不配种’。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绵羊越冬度春之后,体质最差的时候,也正是大羊产羔奶羔,体质还没有恢复的时候。”他说。
“你讲的句句都是实话,可是你对于我们今天的条件却估计不足。”阿布都阿朗反驳道:“过去,我们哈萨克完全靠天吃饭,每年遇到春寒,不要说母羊大批冻伤冻死,就是强壮的公羊也经不起风吹。可是,我们今天的条件变了,你难道没有看见我们正从受大自然支配变为要支配大自然?”
的确,草原今天的条件和过去已大大不同了。这不仅因为现在羊只越冬死亡率显著降低,而且出现了成群母羊过冬不掉膘、甚至增膘的新情况。更重要的是,党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十分重视。在阿布都拉来的几天以前,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自治区副主席杨和亭同志来到了阿布都阿朗的放牧地点。他一面像一个普通放牧员那样在阿布都阿朗的指导下劳动,一面全面地细致地了解了阿布都阿朗的放牧经验,鼓励他树立雄心大志,创造新经验。这些,给了阿布都阿朗以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增强了他试验成功的信心。
六月发情
巩乃斯种羊场的技术干部帮助阿布都阿朗调查了五天,仅有两只母羊发情。这两只母羊都是产羔早、断奶早的母羊,膘情也恢复到上等。这两只母羊,给阿布都阿朗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他认为增加体膘胜过一切人工催情。从5月20日起,阿布都阿朗便把羔羊全部断奶,把羊群赶进了最肥美的牧场。
往常,哈萨克人总是喝完早晨第一遍奶茶才去放羊,可是阿布都阿朗一家天还不明就到了羊舍。往常,哈萨克人总是日落西山就把羊赶回来,可是阿布都阿朗一家总是趁月光延长放牧时间,叫所有羊儿吃饱喝足才回来。往常,哈萨克人放牧连最勤快的人也只是七天搬一次家,可是为了使所有羊儿都能够吃上鲜草,阿布都阿朗的帐篷总是三两天就移动一次。
这期间,巩乃斯种羊场经常派人来看阿布都阿朗。
“阿布都阿朗,羊儿发情的情况怎么样了?”
“很好,羊儿开始发情了!”
于是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牧场。
过了几天,又有人骑马来问:“阿布都阿朗,羊儿发情怎么样了?”
“好极了,已经有一半母羊发情了。”
当公羊试探出最后一只母羊也开始发情,并且经阿布都阿朗在它身上打上了最后一个红色的标记以后,消息又迅速传遍了牧场。6月14日,阿布都阿朗赶着这二百只母羊来到绵羊人工授精站,按照发情先后分批配种。守在那里等候将近一个月的技术员阿德尔拜克和其他几个牧民都高兴得跑出来迎接阿布都阿朗。
迷惑莫解 继续探索
到去年夏天,阿布都阿朗完成了两年三产的试验。两年之内共产羔羊六百九十五只,平均每年羔羊繁殖率高达182.9%
(第三次淘汰了三十只超龄老羊除外)。这是何等高的成绩!
两年中间,阿布都阿朗把全部心血都花在羊群上面,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一年四季,他不放过每个增膘的措施。他又仔细分析了每一产繁殖的情况:第一产,二百只母羊共产羔三百一十七只;第二产,二百只母羊共产羔二百六十四只;第三产,一百七十只母羊产羔一百一十四只,有六十五只母羊空怀。为什么一产比一产羔羊减少?为什么三产有了空怀?这一情况使得阿布都阿朗迷惑不解。
是母羊年龄老了?当然也有点关系,他放的羊在两年前已四、五岁,但三十只超龄的已经淘汰出去。是母羊体质下降了吗?也不是,他放牧过的母羊不比种羊场其他同等级的母羊差,剪毛量也超过了其他的羊群。是因为他在放牧、抓膘、配种等环节上有过疏忽?阿布都阿朗决计重新考察他的放牧活动,并且向场的领导同志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从去年夏天起,阿布都阿朗又进行第二轮两年三产、密集繁殖的试验。因为羊只已经连续三次繁殖,有人劝他再淘汰三十只超龄母羊。他坚决地说:“不!”他认为既然膘情是高产的基础,就必须从最基本的环节——增膘做起,一定要精心放牧,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附图片)
新疆巩乃斯种羊场党委书记杨文先(右)、副场长阿布都卡孜木(左)在向阿布都阿朗(中)了解春羔的接育情况。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