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以农时为前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3
第3版()
专栏:江苏通讯

  以农时为前提
  本报记者 戴国强 沈坚
  在大江南北春耕大生产运动即将来到的前夕,我们经过镇江、扬州,来到了苏北平原上的里下河地区。沿途,不论在浩瀚的长江和宽阔的运河中,不论在沿江港口和繁忙的内河码头旁,不论在车马如龙的公路上,都可以看到一船船的钢铁、煤炭,一串串的木排、竹筏,一车车的农药、化肥,源源不断地运向农村,送往公社农具厂和大队农具修配站,支援春耕大生产。同行的扬州专区农业机械局副局长万载友告诉我们,今年国家调拨给扬州专区的和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物资,大大超过往年。光是已经调运和即将起运的钢材、木材、毛竹等主要农用物资,都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到三倍以上。这些事实说明,连续三年大跃进,工业大发展,为争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
在里下河地区十多天的参观、访问中,我们亲眼看到,目前广大农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国家和各行各业在物质方面的大力支援,人们对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信心更足,劲头更大。许多地区,为了不误农时,在每到一批物资以后,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短短几天内,就把大批的物资发放到生产第一线,有力地支持了生产。在高邮县,我们亲眼看到这个县的商业部门不仅把国家所调拨的总值达两百多万元的钢材、生铁、煤炭、木材、毛竹等物资,及时地全部地发到生产使用单位,而且还把县级各机关、工厂、企业从“清仓”中所拿出来的大批农用物资,也都及时送到了农村,从而促进了农具修造进度的加速进展。到3月初,全县春耕生产主要农具的修造计划,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在兴化县的情况就有些两样:从去年冬季开始,国家调拨给这个县的物资也是不少的,可是到3月2日为止,还有很大一部分
积压在该县物资部门的仓库里,计有:钢材二百二十多吨,煤炭九百六十吨,木材一千三百立方米,毛竹两万七千二百多根,毛篙四万五千多根,还有大批生铁、铅丝、麻丝、桐油、元钉、农药、化肥,等等。我们粗粗地算
了几笔账:积压的钢材,可以制造十多万把大锹或锄头;积压的木材,可以制造农船一千二百多条,或修理农船一万三千多条;积压的毛篙可使十一万多条农船配套;积压的毛竹可编制积肥粪箕十三万多副。由于这些物资的积压,形成上面仓库堆积如山,下面不少农具厂、修配站停工待料。这个县原来要求在第一季度修造中小农具三十一万件的计划,到2月底仅完成了四万七千件,还不到修造计划的12%。
这两个紧相毗连的县,为什么在物资调拨这件事情上,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呢?据兴化县有些同志说,是因为资金有问题,是因为有些公社和生产大队一时拿不出许多现钱来购买大量物资。应该承认,目前有些公社在经济上是还有一定的困难,这是事实;但是据我们了解,这种困难在高邮县也同样存在,而这个县并没有因此造成物资积压。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奥妙呢?原来高邮县的计划、工业、财贸、交通等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县委的领导下,事事从农业的迫切需要出发。为了不误农时,他们简化手续,把农业贷款及时地发放下去,在每批物资到县以后,就统一行动,分别派出干部到现场,到仓库,一次办完分配、调拨、贷款、结算等各道手续,立即组织车船起运。有时,各部门还派出干部随同物资一起下乡,先发货,后结算;需要国家贷款的,就在县里由银行直接与有关部门转账。这就简化了手续,缩短了时间,及时满足了生产的紧迫需要。而兴化县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表现在对资金问题的处理不及时,就是在办事的手续制度方面,也没有根据农时的紧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每批物资到县以后,都要拖上好几天才开始研究分配方案,拟文下达,然后再一项一项地办理开发货单、分配调拨、结算账目、组织起运等手续。环节多,手续繁,快则半个月,慢则二十来天甚至一个多月,才能把物资发下去。这两个县农用物资的供应工作所以会产生两种不同情况,似乎是方法问题,实质上却反映了对待农业的观点问题。从全局观点出发,就会考虑到农时季节是关系到全年收成问题,所有农用物资的供应都要以不误农时为前提。反之,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出发,既不熟悉农业,又不去主动了解农业,自然就不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工作与农业的关系,把支援农业作为自己头等重要的任务,把调拨工作做好。
“春日一刻值千金,农时季节不饶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群众运动中做真正的促进派,分秒必争,为夺取夏熟丰收和全年农业好收成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