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青县镇公社整风树立好作风 反复调查反复商量 指挥春耕胸中有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4
第1版()
专栏:

青县镇公社整风树立好作风
  反复调查反复商量
  指挥春耕胸中有数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消息:静海县青县镇公社党委在领导春耕生产中,采取调查、商量,再调查、再商量的方法,使生产的指挥适应了农业生产千差万别的情况。
这个公社的早熟作物历年都占较大的比重。因此,公社党委就把领导种好春播早熟作物当作夺取夏季和全年丰收的重要一环。新的情况是:有些队根据不影响秋季粮食作物产量的原则,把春麦、大麦面积适当缩减了。公社党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查看今年的土地情况,认为面积的减缩是合理的。但是,必须力争在减缩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拿到更多的粮食。公社党委书记边学宽首先到历年夏收产量高的摆渡口、官庄等生产队去“解剖麻雀”。他和这些队的干部、老农座谈,共同找出了当地春麦高产的一条主要经验——畦播。采用这种方法,等于把麦地种成“园田”,下种量多,产量比耧播、沟撒一般高一倍以上。但是,公社党委并没有在全社贸然推广,他们考虑到,经验再好,也怕有不适合的地方,应当慎重地再做一番调查,再找群众商量。于是,他们又到一些过去没有畦播过的北张庄等生产队去调查研究。这些队的干部和老农,承认“畦播”的方法能多收,但是今年不能全部推广,理由是:一、畦播费工,怕弄不过来;二、需要充分的水源和肥料,否则,因为密度大,反会减产;三、技术性强,搞不好增产没把握。公社党委副书记曲长荣到耿官屯生产队调查、商量的结果,干部群众又提出了另外的不宜畦播的理由:这里的土地碱性大,耠耩点种,透风,好保苗,好管理,更容易得收;畦播把土地压平成畦田,容易反碱,受累不讨好。公社党委全面分析了这些调查的材料,研究了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认为都是正确的,因此,只在具备水源、肥料、劳力、技术、非碱地等几个条件的队,推广畦播方法;过去没有畦播习惯的,可做小片试验;不具备条件的仍然采取耧耩和耠耩撒播。
当前全社另一项大的生产任务是春耕。往年的春耕,公社党委常是一般地向生产队提出深耕五寸、八寸的要求,结果不能完全实现。今年在未提要求之前首先对各个生产队以及各个小队的需要和可能条件,做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一、全社春耕地有三万多亩,按畜力情况看,要深耕,除了十四个队以外,多数队有困难;二、许多老农说,春耕太深了并不好,把阴土翻上来,没有个晒地时间,马上就要播种,反而不易保苗。
问题摆出来了,情况明了,公社党委研究了这两方面的情况,又和队干部、群众商量,确定了两个方法:第一,采纳老农的意见,一般要求翻耕三寸左右,这样,还可以加快耕地进度,也是大多数生产队力所能及的;第二,公社的两台拖拉机重点帮助畜力弱的十一个生产队春耕。公社党委书记们随着又深入到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群众中去,就春耕问题进行了再调查再商量,结果发现李镇生产队碱地多,往年春耕后,松土和地下土层分开,把碱截在上面,下不去了,造成减产。公社党委觉得这不只是一个队的问题,又经过调查,最后提议在全社七千亩不适合春耕的碱地上暂不进行耕地,而采取积极扫碱和开沟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再在春播前抓紧进行浅耕。
青县镇公社党委这种反复调查反复商量领导生产的作风,是在整风整社当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当时,某些社、队干部纠正了过去不做深入调查研究指挥生产的作风。但在春耕生产开始的时候,又出现了缩手缩脚不敢领导生产的现象。为此,公社党委召开了小队长以上的干部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习政策,交流经验,使大家明确认识到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艰苦地做调查研究,遇事和群众商量,坚决贯彻党的政策,就一定能够把生产领导好。(附图片)
河北涿县高碑店公社撞河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高进奎(右第四人)和老农在研究土地的特性,以便安排生产 河北日报 克章、国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