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劳力集中第一线 大力改造落后田 花县力争今年持续丰收 全县适时完成早稻播种,组织专业队伍加强秧田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4
第3版()
专栏:

  劳力集中第一线 大力改造落后田
  花县力争今年持续丰收
  全县适时完成早稻播种,组织专业队伍加强秧田管理
本报广州23日电 广东省花县各人民公社干部和广大社员,大挖增产潜力,争取今年再夺好收成。
花县从1958年以来,发挥了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连年获得粮食丰收。1960年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加40.21%,平均每年增长13.4%;三年来,全县群众的粮食消费水平逐步增长,商品粮不断增加,平均每年上调商品稻谷增加27.9%;按农业人口计算,1960年平均每人生产粮食一千斤左右。为了争取今年持续丰收,中共花县县委发动群众,总结三年的增产经验,大谈有利形势,使广大群众明确方向,信心更高地投入春耕生产。讨论中,社员们认为,连年获得增产的经验首先是坚持贯彻以农业为重点、以粮食为中心的方针,农业生产第一线经常保持有70%到80%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种植前抓面积保总产,种植后抓管理争高产,中后期抓平衡消灭落后。其次,正确地执行人民公社的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普遍坚持“三包一奖”和“四固定”,生产有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小队和社员的积极性。再次,各级干部工作作风比较深入踏实,推行技术改革都坚持经过试验,因地制宜。
总结经验的同时,社员们还讨论了几年来推行农业“八字宪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主要是施肥量较少,瘠薄田没有很好改造,部分低洼田也未能避免洪水威胁。
通过总结经验和分析困难条件,全县干部和社员争取今年丰收的干劲倍增,热情高涨。各生产大队已从各种专业队和后勤部门再次抽调出八千多名劳动力,加强田间生产,使春耕第一线的劳力经常有七万多人,占总劳力的80%。目前,全县正在突击开垦荒地、填坑塞氹、积极准备单造改双造、旱地改水田来扩大早稻面积。一个大队超计划,小队超包产,个人超定额的“三超”运动正在展开。狮岭公社西头大队决定把旱地改种早稻,把其他作物种上山坡,腾出水田,这样就扩大了早稻面积二百九十亩。现在,全县一千一百零九个小队中,有一千零二十三个小队决定扩大粮食面积二万七千多亩,其中水稻一万四千多亩,占计划种植面积5%。
花县各人民公社,针对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决定把增积肥料、改造落后田和搞好水利配套,作为今年夺取持续丰收的增产关键。近河的赤坭公社,根据河泥肥源丰富的特点,掌握住潮水涨退的规律,进行大挖河泥肥。靠山的花东公社采取以山养田,就地取材的办法,组织社员采集绿肥。全县新建了三个电动排灌站和大量开挖了田间排灌水沟。从2月19日到3月9日的二十天时间,全县已适时分批完成了早稻播种。播种后,全县各小队建立了一千二百多个小组,实行专人专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