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在生产高潮前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4
第3版()
专栏:云南通讯

  在生产高潮前面
  本报记者 黄昌禄 贺世熙
云南省宜良县蓬莱公社社员已经紧张地投入了备耕活动。党的九中全会决议和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农业生产第一线劳动力的增多,过去几年来兴修的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以及各级组织对社员生活的妥善安排……这一切因素,使蓬莱公社今年春季生产一开始就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局面。
在新的生产高潮面前,蓬莱公社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满腔热情、鼓足干劲地站在运动的前面,积极领导生产。
“下马栽花”
永新管理区(基本核算单位)共有十个生产小队。生产小队是农业生产的基层单位,给小队干部以具体帮助,是管理区当前一项迫切任务。
党总支委员会七个委员和管理区二个干部,分别负责深入一至两个小队,加强领导。管理区副主任路春生在第一小队发现党支部没有很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千斤担子都压在支部书记和队长的肩上,工作难干。于是帮助他们健全了支委会和队委会的集体领导,并健全了作业小组,把全小队的十一个党员分派到各作业小组去加强对社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千斤担子众人挑。支部书记和队长看到领导和群众都在支持自己,信心倍增,工作也更大胆负责了。社员看见干部敢于领导了,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很快把秧田翻挖完毕,生产蒸蒸日上。党总支抓住这个典型,马上在全管理区推广,对其它小队干部的教育也很深刻。
管理区干部对这段时间领导作风的改进,感触很深。他们把过去的工作方法比做“走马看花”,而现在却是“下马栽花”。
依靠贫农和下中农
在农村中,贫农和下中农的觉悟最高,最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对党的政策最容易理解和接受,是党在农村最可靠的支柱。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中,依靠他们(并团结中农),打垮了封建地主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公社化以后,同样依靠他们(并团结中农)实现了生产的大跃进。但是,近两年永新管理区有一部分干部的阶级观点逐渐淡漠起来,依靠贫农下中农办事不够。经过整风整社和进一步贯彻党的各项政策,他们深深感到如果不坚决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就不能团结最广大的社员群众搞好生产。同时,广大贫农下中农社员,在进一步提高阶级觉悟之后,也迫切要求协助干部领导生产。在这种形势下,永新管理区在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等原有组织作用的基础上,又把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形成制度。
管理区和小队党组织在贯彻每一项政策或决定一件重大事情之前,都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串连发动等形式,首先在贫农下中农中征求意见。作出决定后,也首先依靠他们去贯彻执行,这对推动当前的备耕生产发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如第三生产小队挖秧田比其它小队动手迟,一步落后,全年的生产就会被动。小队干部很着急,就召开贫农下中农座谈会,向大家说明了形势,要求全队在春节前把三十余亩秧田挖完。会后,贫农和下中农就分头下去串连发动社员,大家鼓足干劲,想了很多办法提高工效,由原来十五个工挖一亩提高到七个工挖一亩,只用了九天就把秧田全挖完了。
依靠贫农和下中农,使党与群众的关系更形亲密,下情可以及时上达。干部普遍感到办起事来有了依靠。
继承和革新
有了好的领导方法,有了群众的支持,还要有正确的生产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增产的实现。如何使生产技术措施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真正符合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正确的生产技术措施,应该是继承与革新的结合。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呢?永新管理区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小组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永新管理区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在“老农座谈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委员会由十三人组成,既有干部和技术员,也有社员;既有老年农民,也有中年和青年农民;既有贫农和下中农,也有富裕中农。他们大体能反映农村中几派人物对生产技术措施的经验和意见。在管理区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之下,各生产小队成立了科学技术小组。委员会和小组在管理区和小队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生产季节的需要,协助管理区委员会和生产小队队委会拟订出每个时期的生产技术措施,由管理区委员会和生产小队队委会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后,第一次开会讨论的是今年的水稻育秧问题。这个问题在委员会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在撒秧的节令上,管理区的干部和技术员原打算在“惊蛰”节的后五天就开始撒秧,理由是生产赶前不赶后,迟了栽秧时忙不过来。老农大多数反对这个意见,主张在“春分”节的中五天开始撒秧。他们根据的是多年的经验,秧撒早了,夜间冷冻大,秧苗难服侍,烂秧多。大家一讨论分析,这两派意见都有道理,但也各有片面性。干部和技术员想把活计尽量提前,力争主动,这无疑是重要的,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今年节令比往年提早了。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旧历二月尾三月初还有轻霜,因此,群众中有农谚说:“二月‘清明’莫提前,三月‘清明’莫抛后”。如果在“惊蛰”后五天开始撒秧,可能遭受霜冻,对秧苗生长不利。老农们的经验也是宝贵的,但他们的经验是在过去个体生产时积累的,那时一家一户撒秧面积小,栽秧时间也短,容易抢住节令,所以能够“四月栽秧不用忙,八月谷子一齐黄”。现在集体生产撒秧面积大,栽秧时间长,如果不适当赶前一点,就不能保证在最好的节令内栽完秧。最后,委员会一致同意采用两派意见的优点,互为补充,决定在“春分”节头五天开始撒秧,到“清明”节头五天结束,这样既可以躲过霜冻,又可把节令适当提前,争取主动。经过科学技术委员会这样研究制订出来的技术措施,交给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大家都很拥护。
永新管理区采用了上述一些领导方法,社员生产情绪饱满,干部满怀信心。他们这个领导经验,已在蓬莱公社全面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