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急慢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4
第4版()
专栏:

  急慢之间
  楚云天
毛泽东同志说:“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又说:“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急性病”和“慢性病”,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这两种“病”又是彼此相通,可以互相转化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干部在工作中害了“急性病”,群众批评一下,很快又转化成为“慢性病”。去掉旧“病”增加新“病”,一出一入,“病”根未除。
这种互相转化的“病”,是否能够彻底治好呢?长田公社小队长朱荣安的实例说明:完全能够。开始时,朱荣安害的是“急性病”,群众给他提过意见,他没有从此清醒过来,反而感到“委曲”。于是,“急性病”便转化成“慢性病”。后来,经过一场热烈讨论,找到“病源”,朱荣安的“慢性病”也好了。他重新振作起来,率领群众前进。
既要治好“急性病”,而又不使它转化为“慢性病”,关键就在于如何区分积极领导和命令主义的界限,如何划清适应群众觉悟程度和放任自流的界限。界限划不清,就很可能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界限分明,就可以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领导群众向前迈进。
怎样才能做到“界限分明”呢?首先是要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坚决贯彻群众路线,了解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程度,了解群众对当前工作的各种意见。根据这些了解,和群众一起商量,支持群众中的先进意见,对一些群众一时还不了解的问题,加以说服解释,然后再确定工作步骤。这样,就可能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把工作做好。
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群众的觉悟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调查研究和贯彻群众路线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保持经常。只有这样,才能随着事物的发展不断前进,才能和群众息息相通,既不害超越群众觉悟程度的“急性病”,又不害落后于群众觉悟程度的“慢性病”。调查研究和贯彻群众路线,永远是我们根除“疾病”的良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