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我国最早的农家历——《四民月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4
第8版()
专栏:

  我国最早的农家历——《四民月令》
  朱仲玉
不违农时,抓紧时间进行耕作,这是古人谆谆告诫我们的农业生产方面最宝贵的经验。因此,他们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定出了二十四节气,并制订了具体的农家历。我国最早的农家历是东汉时候崔寔制订的《四民月令》。
崔寔字子真,涿郡安平人(今河北省安平县)。他的祖父是和班固齐名的文学家崔駰,父亲是和张衡友好的文学家崔瑗。他自己也是一个颇有声名的文学家,和蔡邕并称为“崔蔡”。
在汉顺帝汉安二年时,崔寔因为父亲去世,办了一场丧事,家产都花光了。因此,他就只好走上当时读书人所鄙视的经营工商业的道路。他在河南洛阳开办了一所小小的酿酒作坊,酿酒贩卖。同时,他也雇用了几名短工,帮助自己耕种一些土地,经营农副业生产。《四民月令》就是他从事农业生产七八年的经验的总结。
《四民月令》的内容是士农工商“四民”每月所应做的事情,其中关于农民所应做的事情,在今天还值得我们拿来作参考。
《四民月令》中具体地记载了小麦、大麦、春麦、粳稻、麻、大豆、小豆、芝麻等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期和收获期。如春麦在正二月里播种,七月里收获。小麦在八月里播种,第二年五六七月收获。大豆在二月或四月里播种,十月或十一月里收获等等。同时,它也记载了蔬菜作物的播种期和收获期。《四民月令》中还有着关于经营蚕桑、畜牧和果树竹木等方面的记载。
《四民月令》不仅是一部农家历,告诉农民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体现了农业生产的计划性,可以从它那里学习到一些如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来安排生活。《四民月令》还告诉人们一些勤俭的道理。如在二月底下记载说:“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色变白,将落,可收为?酱。”这就是说,在二月里榆钱刚长成的时候,把它收起来晒干贮藏好,准备在冬天蔬菜缺少的时候拿出来当菜吃;或者等它成熟了变成白色时,采集来做成酱吃。
《四民月令》的不足之处是:它仅仅只记载了洛阳一带的情况;并且它只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没有连带着告诉人们怎样做的具体方法。我们为了真正做到不违农时,及时进行耕作,并且争取耕作得好,做到五谷丰登,应该按照本地具体的气候条件,掌握自己的“四民月令”,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