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石钟山记》原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5
第8版()
专栏:

  《石钟山记》原文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①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其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②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鞳”③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④也;‘?坎镗鞳’者,魏献子之‘歌钟’⑤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录自《古文观止》卷十一)
〔注〕①:郦道元,《水经注》作者。②、③ :“噌吰”,读如“增宏”;“?坎镗鞳”,读如“款坎汤搨”。都是表示钟声的象声词。
④、⑤:“无射”,“射”读如“亦”,与“歌钟”都是著名的古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