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无声的音乐和无言的哲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6
第5版()
专栏:

  无声的音乐和无言的哲学
  冯友兰
最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资产阶级的腐朽“艺术”又有了新花样。最近,在伦敦的“威格—摩尔”大厅举行了一场“抽象音乐会”,由一个号称“抽象音乐大师”的汤玛斯·波尔德“独奏”钢琴。只见他双手飞舞,怪态百出,但是却一点声音都没有弹出来。后来,“大师”又和手持无弦提琴和没眼黑管的两个“演奏者”合奏了一曲“三重奏”,依旧是一出哑剧。
据这位“大师”宣称:“这是最新的音乐概念,只能从‘音乐家’的动作与表情上欣赏”。台下那些赶时髦的老爷太太们,虽然看得莫名其妙,但是为了表示自己懂得“抽象音乐”之妙,居然还是掌声大作。
我们不知道这些“音乐大师”们的“最新音乐概念”有什么具体内容,但是,照上面的报道看起来,他们的最新概念和庄子所说的“昭氏之不鼓琴”是一类的东西。他们所用的没有弦的提琴跟陶潜的无弦琴是一类的东西。没落的阶级,在日暮途穷的时候,拿不出来真实的东西,只可以用虚无替代真实,用幻想替代实际,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寻找安慰。他们的最新概念,并没有什么新,是古已有之的。
这一类的东西,在中国过去封建社会中,还多得很。不但有没有声音的音乐,还有没有言语的辩论。有两个禅宗的禅师,开了一个辩论会。规定由一个禅师提出论点,由另一个禅师进行辩论。这个禅师,往那里一坐,好久没有说话。那个禅师说:“你的论点是什么,提出来我好辩论。”这个禅师说:“我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你不懂,你输了。”辩论会于是就结束了。原来这个禅师,是以不说话替代说话。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到一个庙里去参观,庙里的和尚对于他毫不理睬。同时来了一个大官僚,和尚们对于大官僚非常巴结。这个人心里很不平,等大官僚走后,他向和尚提出质问说:“出家人以平等为本,为什么你们有这样的势利眼光?”和尚说:“你有所不知,照我们禅宗的道理,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这个人上去把和尚打了一巴掌。和尚说:“你为什么打人”,这个人说:“你有所不知,照你们禅宗的道理,打人就是不打人,不打人就是打人。”
对于所谓“抽象音乐”的大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他的问题。
有人可能觉得,拿现在资产阶级的腐朽艺术思想跟庄子和陶潜相比,未免抬高了它的价值。我原来也这样想。其实这是错误的。这并不是怕这样一比就抬高了现在资产阶级的腐朽艺术观点,而是怕这样一比就降低了庄子和陶潜的腐朽思想。其实这些腐朽思想都是没落阶级的意识的反映,本来就是一类的东西。
当然陶潜的诗有其积极的一面,像《咏荆轲》那一类的诗,也是很激昂慷慨的。但是,封建社会中的隐士,都有消极的一面。陶潜的无弦琴就是这一面的表现。
一个阶级,在它的发展的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意识。它有什么意识,在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就有不同的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没落阶级的意识必然在不同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中反映出来。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
没落的资产阶级的“抽象音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庄子。假如没有这样的实例,我们还以为像郭象那样对于庄子的解释,不过是随便谈谈,不可能实有其事。我们对于庄子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于现在资产阶级的腐朽和没落有进一步的认识。它在现在所处的地位,正是和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所处的地位一样。它只有一天一天的烂下去,以至于最后的灭亡。“抽象音乐”就是明证。
无言的哲学是哲学的终结,无声的音乐是音乐的灭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