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7
第4版()
专栏:

  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
  许广平
一、鲁迅先生怎样读报,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报纸上的材料
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读报是不费很多时间的,每天报来,看得很快。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有些他认为是有用的材料,记得很牢。要用的时候,一翻报纸,就能找到。有一次他要我替他找一个报上的材料,我翻遍了报纸都没找到,后来他告诉我到某报的某月某日第几版的角落处去找,果然就找到了。我看报的时间比他多,他不以为然,认为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因为旧社会的报纸,大多是无聊的黄色新闻,或者是国民党的官方消息,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
他在写作中大量运用报上的材料。他也做剪报工作。上海的鲁迅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本剪报集,剪贴得很整齐,每页上还有他亲笔所写报纸名称和日期,这些资料是他从1928年到1933年期间从上海出版的《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及《大晚报》等文艺副刊上剪下来的,内容大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界的消息报道和攻击鲁迅的反动文章。他当时打算运用这些资料写一篇东西的,后来没有写成。
他运用报上材料写东西的本领很大,他常常利用反动报纸的材料作为反面教材。翻翻鲁迅的杂文就很容易发现这一点。比如《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两书的“后记”大部分材料都是报上的,经他一引用,加上三言两语,就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他订的报纸不多,有些报纸是朋友和学生们寄给他的。二、鲁迅先生怎样做编辑工作
鲁迅参加过编辑工作的刊物,我看到的有《奔流》、《语丝》、《北新》半月刊等,以后又编辑过《译文》。在这些刊物中,编辑《奔流》是他最感到吃力的了。他尊重读者来稿,不但亲自编,有时还给作者抄写稿件,不但他自己抄,而且还要我帮着抄。他取舍稿件完全从稿件的政治意义出发,该登的让它登出,不怕自己受累。《语丝》常常对时局发点“牢骚”,稿件都是按鲁迅的意见选择的。有一次,复旦大学的一个学生向《语丝》投了一篇稿件,批评复旦大学内部的黑暗。照当时一般编辑的处理,这篇稿就会给压下来,鲁迅却不,因为作者敢于揭发时弊,鲁迅就支持他,把它登出来了。这件事得罪了一些人,后来遭到报复,但鲁迅不怕。
鲁迅为了工作是不计报酬、不计劳累的。《奔流》一个月出一期,虽然是约了两个朋友合编的,但是,实际上担子都落到鲁迅一个人身上。尽管他本身的工作很忙,他仍旧负责到底,勤勤恳恳地编稿。
在编辑工作中,他随时收到稿件随时看,从不积压。翻译的稿件还要尽可能地按原文逐字逐句对照一遍。因为他的英、法文比较差,英文方面的稿件就找周建人,或者是找懂英文的青年学生帮忙看。他在这方面是花过很大的精力的。许多今天有名的翻译家的文章,当时都是经他亲笔改过的,在这方面,他也培养了不少的青年作家。
有些稿件适合登在别的刊物上,他也认真负责地介绍给别的刊物。
鲁迅很尊重作者的劳动,对别人的文章,从不乱加删改。有一次他给曹靖华的信中说:“这篇文章我改了几个字,不知道你的意见怎样?”稿件如要作更多修改,他通常是提出意见,请作者自己去改。随便大笔一挥,甚至改变了作者原来的意思,这是鲁迅最为反对的。
编辑《海上述林》的时候,鲁迅是抱病工作的。瞿秋白同志临走的时候,把文稿放在我们家里由鲁迅保存,秋白牺牲以后,大家商量要出版他的东西,并开始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应该怎样编辑、怎样开始工作,鲁迅曾在郑振铎家里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出版《海上述林》,对敌人是一个示威。因此,鲁迅不顾疾病,积极地投入了这一编辑工作。
在编辑工作中,鲁迅是谦逊的,反对哗众取宠。有这样一件小事:当时,《作家》月刊曾经在目录上刊登过世界文学家的照片,其中也有鲁迅的照片。鲁迅对这一点很不满意。他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应该是朴实的,刊物也应该如此,这样做是不必要的。
他不但认真地做编辑工作,也关心出版工作,随时对出版商提出有关出版方面的意见。出版商不一定听他的话,小节则让步,事关重大,就要积极地交涉了。当时的《奔流》、《语丝》、《北新》半月刊都是由出版商承印的,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这些刊物不满意,因为这些刊物提倡新文化。鲁迅为了使这几个刊物能够保持下来,尽过不少的力量。
〔未完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