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诚则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8
第3版()
专栏:

  “诚则灵”
  王朴
“‘求是’日记”,既生动活泼,又能给人以启发,很值得一读。
日记只有三天,问题只有一个,即调查传统名牌货——“曹正兴”菜刀的质量。可是,它不仅使我们深深感到调查研究之重要,也使我们深深感到,做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抱着正确态度去做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求到你所求的东西,认清客观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从“‘求是’日记”中,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诚恳、虚心。诚恳地虚心地求知识,不是装装门面,走过场,做给别人看;而是诚恳地虚心地向被访问者求教,从心眼里认为他们确比自己高明,是自己最可敬的老师。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武汉市曹正兴刀剪厂的同志们,正是抱着这样态度去“求是”的。他们穿街过巷,迎风顶雨,才从经销产品的商店门市部走出来,又走进使用产品的餐馆,找经理谈,找营业员谈,找厨师谈。从产品外型到内容,从刀口到刀柄,他们都要问个仔细。他们不仅目不转睛地倾听“过手人”和使用者对产品质量做
“结论”,还虚心地和他们一起讨论改进质量的办法。以前,人们求签问卜,最讲究心诚,说诚则灵,不诚就不灵。那是迷信。但是,对调查研究来说,诚恳、虚心,就灵,不诚恳、不虚心,就不灵,倒是真的。由于曹正兴刀剪厂的同志们“求是”心切,而且态度十分诚恳,所以,被访问者对他们,也就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什么曹正兴刀剪厂的同志们能够做到心最诚,而有的人却做不到呢?我看,这跟一个人对待事业的态度很有关系。曹正兴刀剪厂的同志们,不以生产传统名牌产品自居,不以产品十分畅销、回退调换很少自满,不以消费者对产品外型的意见为满足,总是精益求精追根究底。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人民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够做到心甘情愿当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向人请教。
“诚则灵”。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讲,对待调查研究的态度,也就是对待革命事业的态度。真诚地向群众请教,总是会得到很多宝贵东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