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城乡协作产销挂钩——阜新市实现蔬菜自给自足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9
第2版()
专栏:

  城乡协作产销挂钩
  ——阜新市实现蔬菜自给自足的经验
  中共辽宁阜新市委第一书记 丘新野
组织好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工作,是各个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阜新市经过长期摸索,在1960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这就是:城乡协作,产销挂钩。
阜新市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前几年,一方面由于煤炭工业飞跃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蔬菜需要量很大,另一方面郊区菜田分散,劳动力奇缺,技术水平不高,因此蔬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市里都要派出大批采购人员,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到处求援。尽管兄弟省、市大力支援,但因路途遥远,运输困难,途中损耗又大,城市人民吃菜还是没有根本保证。
1960年初,在党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的启示下,市委总结分析了过去蔬菜生产、供应的经验教训,下决心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当时市委提出,解决蔬菜生产、供应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生产,自力更生。按照大办农业、以粮为纲、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市委对远郊、近郊、粮田、菜田、商品菜、自食菜做了全面安排。适当压缩了远郊区的菜田,使之集中力量发展粮食生产;在近郊区,则适当地扩大蔬菜播种面积,并且尽量依靠城市支援的力量,着重发展副食品生产,以便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除了通过上述安排,实行“远郊粮、近郊菜”的方针以外,我们在原有厂社挂钩的基础上,试行了一种城乡协作、产销挂钩的办法。组织五百六十个厂矿、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同郊区三个农村人民公社、四十七个生产队和一个国营蔬菜农场,根据互助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建立了固定的支援关系。城市各单位分别出工帮助同自己挂钩的农村公社种菜,农村公社收下菜来,按照合理价格供应挂钩的城市支援单位。国营商业部门负责平衡计划,调剂品种,调剂余缺,掌握菜价,并且多方面支持蔬菜生产。不便同公社挂钩的部分城市居民,仍由商业部门供应菜蔬;公社生产队多余的商品菜,仍由商业部门收购。这种作法,实质上就是在市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统筹协作的办法,来全面地解决蔬菜生产和供应问题。
阜新市城乡协作、产销挂钩经验的基本核心,是固定地块,签订合同,包产包销,超产多吃。1960年秋菜生产开始以前,市委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摸清了城市人口和蔬菜消费的实底,然后组织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见面,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原则,建立协作关系,并且签订产销合同。最后把商品菜的面积、品
种,落实到固定地块,组织挂钩双方商定协作措施,讲明包产包销、超产多吃的条件。在菜价方面,挂钩双方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尽量做到互不吃亏。城市支援单位由于付出一定的劳动,可以按照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蔬菜;农村受支援的单位,由于蔬菜增产、菜价稳定,收入也有很大增加。这样就调动了挂钩双方的积极性,发扬了双方同心协力搞好蔬菜生产的干劲。厂矿企业等在签订合同之后,主动抽调人力支援挂钩的生产队,千方百计争取蔬菜丰收;农村经营蔬菜的生产队,也主动同支援单位取得联系,组织劳动协作,传授栽培技术。
实行城乡协作、产销挂钩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进一步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工农联盟,等等。而最显著的好处,是可以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保证城市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商品菜。阜新市郊区的许多生产队,往年一到农忙季节,由于人少忙不过来,常常放弃一些必要的技术管理措施。去年实行城乡协作、产销挂钩以后,城市各单位在不影响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劳动潜力,抽出一部分职工家属、机关干部、学生、街道居民和辅助工种的工人,利用空闲时间,经常到郊区参加固定地块的田间劳动。在蔬菜田间管理最繁忙的时候,市委还组织过几次大的突击战役,城市出动了上万的人支援蔬菜生产。依靠这种优势力量,提前种上秋菜,改进了栽培技术,加强了田间管理,战胜了严重的草荒、虫害,做到四铲三趟、四肥七水,使蔬菜长得很好。收获蔬菜时,已临近霜冻期,如果不及时收运到家,势必造成损失。这时,市委又动员城乡十五万人上阵,把汽车、大车、手推车都运用起来,由于人多势众,只用十天时间就把商品菜全部收运回来,做到及时入窖,很少损失。就这样,去年秋菜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全市秋菜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1959年提高了38%。
实行这一办法,城市人民吃菜有了根本的保证。去年秋季,全市共产商品菜十八万四千三百吨,除以三万五千吨支援灾区外,城市人民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吃到二斤五两毛菜(折合净菜一斤三两),去冬今春做到了蔬菜自给有余。郊区农民在城市大力支援下,也得到不少好处。去年由于蔬菜增产,仅菜田收入一项就比前年增加了一百八十二万元。由于商品菜的发展,农村自产自食的菜田也被带动起来,农民吃的菜也比往年显著增加。看来,这种作法不仅不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且对农业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事实证明,在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前,在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是解决城市蔬菜供应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办法。
实行城乡协作、产销挂钩,搞好蔬菜生产、供应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人民生活,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党委必须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过去,阜新市的蔬菜生产、供应工作,主要靠农业部门和商业部门来管,市委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所以蔬菜生产、供应问题长时期没有彻底解决。去年,市委下决心大抓蔬菜生产。首先,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吸收农业、财贸、厂矿、交通运输部门的领导干部参加,组成了蔬菜生产指挥部,常年领导蔬菜生产、供应工作,而且从发动群众种、管、收、运直到分配贮藏,全部管起来。其次,以市委书记处书记高民同志为首的蔬菜检查团,常年在下面活动,帮助任务最重、困难最多的单位解决问题。在几个生产关键时刻,市委还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领导方法,突破一点推动全面。这就把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基本做到了抓紧、抓狠、抓细,一抓到底,从组织上、措施上保证了蔬菜生产、供应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行城乡协作、产销挂钩,要坚持政治挂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时,有的郊区公社生产队的干部,不愿扩大菜田,认为种菜投资多、风险大,多种不如少种,菜少价高收入多;有的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强调本部门生产任务重,对支援农业不够积极。市委及时通过各种会议,采取就实论虚、以虚带实的方法,说明了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端正了菜农的经营思想,发扬了城乡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为产销挂钩打下了思想基础。以后又根据各个阶段群众的具体思想情况,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推动工作步步前进。
阜新市组织蔬菜生产、供应工作的这一经验,还不够完善、系统,但是看来方法对头,成效显著。我们已经对今年的蔬菜生产做了安排,准备继续实行城乡协作、产销挂钩的办法,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充实改进,力求逐步做到蔬菜生产数量充足,品种多样,均衡供应,四季常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