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间作套种发挥土地潜力 汇江生产队每人三分七厘粮地自给有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9
第3版()
专栏:

  间作套种发挥土地潜力
汇江生产队每人三分七厘粮地自给有余
中共黄岩县委通讯组
浙江黄岩县澄江公社汇江生产队是著名桔区。从1957到1960年柑桔连年增产。1958年大跃进以来,这个队又积极实行了间作套种,粮食产量也年年提高。1960年除了口粮、种子、饲料和完成国家征购粮任务外,还余粮一万八千斤。各种蔬菜也自给有余。
四个办法
汇江生产队的土地很少,每人平均只有四分三厘柑桔地,三分七厘粮地。他们从本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的办法:
(一)大搞新三熟制,不断提高水田复种指数。1959年汇江生产队复种指数就达到了240%以上。去年,他们又把一百零三亩绿肥田改为春花田,扩大了新三熟制的面积。同时采取晚稻水秧改寄秧办法,把原来只种一季作物的二十多亩连作晚稻秧田全部种上了连作早稻,把原来只种单季晚稻的十五亩草子种田也种上了连作稻,因此增收粮食二万零二十斤。
(二)充分利用桔园空隙,大量套种杂粮蔬菜。去年全队桔园套种间作收入的稻谷和各种豆类有六千多斤,各种蔬菜二十万斤左右。
(三)充分利用零星土地。1960年全队种植了相当三十五亩的农作物,收获黄豆、马铃薯、蕉藕、番薯等粮食四万多斤和瓜菜二十八万斤。
(四)充分利用河流、水塘种植作物。1958年,他们创造了水里养鱼、水面养水浮莲、空中架南瓜棚等水上“三层楼”。去年,把全队十二条河流、水塘进行了规划,根据各种鱼类、作物的生长特性和河流、水塘的水源情况,采取水中养鲢鱼、螺丝,水面养水浮莲、革命草,河旁种黄豆、高粱,河上架南瓜、丝瓜、蒲瓜棚等办法。这个队去年虽然遭到了几次洪水灾害,仍然收了蔬菜三万多斤,饲料十四万多斤,和一部分鲜鱼。
摸清作物生长规律
三年来,汇江生产队摸清了作物生长的规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间作套种的办法:
在作物的搭配上,根据作物叶形、株形、根系的深浅、生长期的长短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采取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搭配、圆叶作物与尖叶作物搭配、深根与浅根作物搭配、生长期长和生长期短的作物搭配方法,为多种作物造成良好的生长条件。如他们摸索出桔树需要大量的氮肥,而豆科作物有宜旱怕涝的特性,就把豆科作物套种在桔墩上。他们根据马铃薯生长期短,蕉藕生长期长、前期生长慢的特性进行套种,保证了马铃薯与蕉藕丰收。
在配置的比例上,他们考虑了作物的主次,合理的田间结构和地力条件,田间管理要求等各个方面。如以小麦为主的麦与豌豆混播,豌豆是慢性作物,茎叶旺,占空间比例大,因此在混播时,播种量豌豆要比麦少,一般掌握在八比二或者是七比三的要求内。
间作套种的栽培技术措施,要做到适时。如小麦套种芋头,如果芋头套种过早,受小麦的荫蔽时间长,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套种过晚,又失去提早播种的意义。因此,他们一般都在小麦收获前二十天至一个月内套种,使前后作互相适应。
切实解决肥料问题
全面实行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肥料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多。从调查情况看:生产一百斤粮食需要六点五担标准肥料,生产一百斤蔬菜需要一点三担肥料,生长一担桔子需要三担肥料。他们从本队社员有饲养家畜、家禽经验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生产队的幼畜、幼禽分给社员饲养,并认真处理栏草、饲料、肥价,鼓励社员发展家畜家禽。1960年,共积了优质畜肥七千多担,平均每亩二十四担多。在饲养家畜家禽增积肥料的同时,他们还根据一年四季不同作物的需要积肥造肥。如春季,春花作物和蔬菜需要大量的氮肥,他们就组织社员拾粪沤制氮肥;夏季,瓜菜作物需要大量的磷肥,水稻需要氮肥,就组织社员割青草、捻河泥制造堆肥、沤肥。就这样,一年四季的增积肥料,1960年基本上满足了提高复种指数后对肥料的需要。
调动群众积极性
汇江生产队对生产小队的
“三包一奖”,始终坚持奖赔分明,因而,大大地调动了社员超包产的积极性。如第一小队社员从1958年开始,把生产队划给他们管理的三十九亩桔园,四十二亩水田和五亩旱地,全部实行间作套种,做到寸土不闲,复种指数高达251%,因而产量年年提高,奖励的粮食和现金也是年年最多。1960年结算“三包”奖赔时,生产队奖给这个小队现金四百多元,粮食八百多斤。实行土地、劳力、耕畜、农具“四固定”之后,各小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的积极性很高。三年来,社员们除了采取增施优质基肥,四周开排灌道,精耕细作等办法把七十亩死板田改造成为活板田外;每年冬天还对每亩桔园培上一百至一百二十担肥力很强的河塘泥加深土层,这就有力促使间作套种作物高产多收。
目前,汇江生产队党支部除了狠抓当前备耕生产外,还对全队的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规划,动员群众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今年农业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