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做出决定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9
第4版()
专栏:湖南通讯

  做出决定之前
  彭瑞 谢声才 欧阳贤
不久前,以积肥为中心的备耕生产运动,在湖南省郴县鲤鱼江公社山海大队全面展开了。但对于当时一项生产任务——烧石灰,在小队干部和社员中,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现在正是烧石灰的时候,应该安排足够的劳力大烧。有的人却不同意,认为目前是开展副业、大抓现金的好时机,石灰少烧一点不要紧。究竟要不要烧石灰?烧多少?安排多少劳力?什么时候完成?一时,党总支很难作出决定。
决心究竟该怎样下呢?党总支书记唐海奇同志,反复考虑着这个问题。他不是本地人,他的家乡——郴县蓼市公社蓼市大队,是一个平原地区。在那里,群众培育稻谷时,使用石灰很少,每亩施不了四五十斤。可是,这里是一个山区,和自己家乡的自然条件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耕作方法。唐海奇根据他几年来领导生产的经验,决定先深入到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然后再做决定。
唐海奇到水井铺生产小队后,找到了五十多岁的贫农社员李才明。他问李才明:“老人家,这里的田,不用石灰行不行?”
“不行。”李才明肯定地回答:
“稻田里施石灰有许多好处:能够提高冷浸田的泥温,促使禾苗很快生长;能够分解肥料,使肥料尽快腐烂;能够促使硬泥腐烂,起到蓄水保水的作用;能杀死害虫和杂草,保护禾苗正常生长。另外,还能促使禾秆粗壮,防止倒伏。特别是,我们这里是山区,冷浸田和天水田多,没有石灰,是不行的。”
“少施点行不行?”唐海奇又问。“少施也不行。”李才明又告诉他:“这里种田多施石灰,已经成了习惯。如果一下减得太多,再多施肥料,产量也会降低。”
唐海奇辞别李才明后,又访问了贫农社员李翠意、李如意等七人。他们的意见,都和李才明一样。
接着,他又找到富裕中农社员欧庚田、黄贵普、欧碎亮三个人,就同一问题向他们征求意见。他们的意见,和李才明等贫农社员的刚刚相反。欧庚田说:“石灰多烧点少烧点没关系,只要副业搞得好,有了钱,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
唐海奇从水井铺小队回来后,又到圳上、海水、罗丘塘等七、八个小队进行访问。情况和水井铺小队完全一样:贫农和下中农社员,都积极主张马上大烧石灰;而富裕户却一致主张搞副业生产。
这样一来,唐海奇心中有底了:贫农社员主张多烧石灰,是为了多增产粮食,完全符合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精神。他回到大队后,就找其他总支委员进行研究。接着,又召开了一个会议,由小队支部书记和贫农、新老下中农代表参加,对烧石灰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不但同意李才明的意见,并且一致认为冬天烧石灰,比春天烧石灰有着更多的优点。党总支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作出决定:全大队烧一百三十五万斤石灰,平均每亩能施五百斤。并立即抽出四百五十个劳力,突击烧石灰。由于这个决定来自群众,因而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仅一个多月时间,就烧出石灰一百一十五万斤,还准备了三十多万斤的石坯和燃料。这样,就赢得了时间,保证目前春耕顺利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