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29
第8版()
专栏:

  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
  许广平
五、鲁迅先生怎样对待校勘、校对工作
鲁迅的校勘工作是继承了清代的校勘工作的优良传统的,也就是所谓考正校勘。我们现在到鲁迅博物馆去看,还能够看到鲁迅是怎样整理文学遗产的。尤其是《嵇康集》的校勘工作,他一共抄写了三遍,字写得工工整整。这三次是根据三种不同的版本校勘的,每当发现某个版本的说法不同的时候,他马上写一个小纸条夹在里边(顺便说说,鲁迅是很注意节约的,一张稿纸只剩下一点边边头头,他都裁下来积存起来,放在桌边,以备随时作夹条用),或者在上面注上眉批。就这样,《嵇康集》反复校勘了好多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整理文学遗产的严肃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对读书又是多么的认真了。
对编排工作,鲁迅也是很认真的。他很注意装璜和美化版面。他编《译文》的时候提倡多登木刻,原因之一是可以美化版面。他希望书里边也最好能有配合人物或情节的插图。另一点是他主张书和杂志不要编排得很挤,字号要大一些,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字,会使读者看了透不过气来。他主张一般的文章开头空五六行的位置,有时在文章的空处加上一点小的图案花样,美化刊物。
鲁迅常常亲自做校对工作。校对中,遇到一行的顶头有标点,他都认真地划到每行的末尾;一张校样,正面看看,还要倒过来看看,这样,字排得正不正,排行是不是歪斜,就很容易发现了。他要求天地头要排得整整齐齐,那个地方空得多,那个地方比较挤,那个地方错落不齐,他都在样子上做出记号,有时用尺划一条直线,以引起排字工友的注意。鲁迅最讨厌的就是把字给排错了,因为一字之差,常常把整个意思弄错了。鲁迅先生去世以后,我曾经替他整理发表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章里有一句原文是“令人神旺”,不知是排错了,还是编辑搞错了,印出来成了“令人神往”。“令人神旺”和“令人神往”两者的意思是不同的,这不是鲁迅的原话。鲁迅对这种错误是不满的。
他在编辑工作中,只要有可能,编排校的工作总是自己亲自来做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他总认为,一期刊物、一本书出的错误少一点,就对读者的帮助更大一点,自己能做多少,就努力做多少。
六、鲁迅先生怎样对待读者来信和青年作家写给他的稿件
鲁迅日常收到的读者来信是很多的,他几乎是每信必复(少数无聊的信例外),并且尽快地答复,从不积压。他通常是利用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来写回信,不占工作时间。
对青年作家的稿件他是很认真看的。那时候,一般的人对青年作家是不够关心的。鲁迅不这样,他在这方面是不计时间和精力的。编刊物的时候,遇有不能采用的稿件,他总是及时退给作者;能用的稿件,他就认真地修改。他收到的稿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稿纸很薄,是那种双层软纸,字又写得不清楚,看时很费力,他就垫一张纸在双层稿纸中间,衬着看。有的稿件写得很马虎,并且还附了一句类似这样的话:“我这个稿件写得很乱,写了懒得再看一遍,现在寄给你看看吧!”鲁迅为难地笑了笑,但他还是认真地看下去了。
鲁迅对青年作家的稿件是很尊重的,如果对稿件有些意见,他就注明:有几点意见提供你参考。《勇敢的约翰》的译者孙用,当时是邮政局的一个邮务员,他将《勇敢的约翰》译稿送给鲁迅之后,鲁迅就千方百计地给他介绍出版,跑遍了许多书店,看了人家的许多冷面孔。但是,只要能够帮助青年作家出版一本书,他也就在欣喜中忘掉了辛苦,甚至把自己的工作都丢开了。
  七、鲁迅先生有哪些良好的写作习惯
鲁迅经常是在晚上写作。那时候,我是不赞成这样做的,但到现在,当我自己也写东西的时候,才觉得晚上写作确实要比白天好。夜里很清静,思路不会打乱。在上海,晚上他要写东西的时候,他总催我先去睡觉,我知道他要写东西,也就走开了。他晚上睡得很晚,有时吃一点点心又继续工作了。写作的时候他很注意端正姿势,坐得很直,眼睛和桌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十年如一日,所以他没有弯腰驼背的现象。写作中,有时候需要想想再写,他就停笔坐到桌旁的一张躺椅上,抽支烟静思一番,然后再继续写下去。他抽烟很多,写作时右手拿笔,左手拿烟,但常常是忘记抽它,多数是自己烧掉的。
最后,我感到鲁迅习惯于写短文章,这是值得学习的。目前有些文章长了些,我看可以写得短一些。 〔续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