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连年增产地区找出进一步增产关键 故县公社寸土必争尽量多种 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分期分批恢复全部停耕土地 提高单产,提高总产,全面实现多种高产多收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30
第2版()
专栏:

  在连年增产地区找出进一步增产关键
  故县公社寸土必争尽量多种
  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分期分批恢复全部停耕土地
  提高单产,提高总产,全面实现多种高产多收方针
本报太原29日电 山西沁县县委通过查粮食单产又查总产,看现在又看过去的方法,对故县公社连年增产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增产的关键措施,并积极帮助这个公社大力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力争今年更多的增产粮食。
故县公社位于沁县西南边境,是个坡岭沟壑交错的土石山区。公社平均每人有土地三点四亩,每个劳力负担土地十点八亩,每头耕畜负担土地三十五亩。因为劳力畜力比较多,耕作比较细致,粮食连年增产。以1957年为基数,1958年单产增长了46.4%,总产增长了22.8%;1959年比1958年单产增长了35.1%,总产增长了8.7%;1960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粮食产量仍比1957年有所提高,单产提高了48.3%,总产提高了9.1%。
但是,沁县县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个公社的粮食单产虽然增长比较快,总产却增长比较慢,并且有不稳定的现象。而在一些生产队中也了解到有的队单产与总产增长速度相近;有的队则是单产增长快,总产增长慢;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总产有下降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
县委在安仁、佛堂岩两个生产队的调查证明:总产量增长缓慢的主要的原因,是某些地方不适当地缩小了耕地面积。这两个生产队相距四、五里,生产条件基本相同,而情况却两样。佛堂岩生产队由于认真贯彻了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方针,在种好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新开荒地四百七十亩,因而粮食的单产量和总产量都大幅度增长。1960年亩产达到了二百四十二斤,比1957年增长68%,总产比1957年增长34%。而安仁生产队1960年耕地面积比1957年减少六百六十六亩,占原有耕地的36.9%。1960年的粮食亩产量虽由1957年的一百五十七点八斤提高到二百一十八斤,增长39%,而总产量则由1957年的二十六万八千一百三十一斤,下降为二十五万八千六百六十二斤,减产3.5%。
故县公社近年来减少了一部分土地,通过调查找到了下面几个原因:(一)从1957年开始,故县公社在前后三年多的水利建设中,占地三千八百二十亩,约占全社减少土地面积总数的22.75%。(二)1958年实现了公社化,农业生产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在这个大跃进中,山区有二百三十八户人家陆续搬下山来,放弃了耕地三千九百一十九亩,约占减少土地总面积的23.3%。(三)山区培育苗圃、种植苹果树共占去了耕地三千五百亩,约占减少耕地总面积的20.85%。(四)有些生产队忽视了修梯田、培地埂和里切外垫的水土保持工程,因而,有的地块由大种小,有的地块由平变坡,有的放弃了耕种,共计减少耕地四千三百五十亩,约占全社减少土地面积的25.8%。其它基本建设和河塌水埋等也减少了一部分土地,但为数不多,约只占7.1%。
故县公社党委,在县委调查组的帮助下,去年秋季即对恢复扩大耕地问题组织了全民大讨论,详细分析了主客观的可能条件。广大干部和社员都认为今年全公社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从去年六万二千九百十四亩恢复扩大到七万三千二百八十三亩,超过1958年水平,接近1957年的种植面积,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三包一奖”、“四固定”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执行,调动了生产队和社员的积极性。过去有些嫌耕地多的单位,现在又把停耕的土地种起来了。山区不仅扩大耕地的潜力无穷,而且现有耕地的增产潜力也很大,许多沟弯地,只要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就是群众所说的“圆宝心”“粮食囤”。用耕地种植的苹果树和培育的苗圃,大部分可以移植上山,一部分可以实行林粮间作。零零星星的“十边”地有五万亩可以开发利用。
其次,再从劳力、畜力的情况来看:全社劳力下放到农业第一线以后,实有整半劳力超过去年同期的4.66%。每人平均负担耕地十点八亩,比全县每个劳力平均负担的土地还少四点二亩。畜力方面,山区更比平川条件好,全县每头耕畜平均负担土地七十亩以上,而这个公社的畜力,只平均负担耕地三十五亩。
在调查研究判明情况的基础上,故县公社党委对恢复耕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现场勘察,层层落实。公社党委确定了一个副书记专门领导有关耕地的调查和勘查工作,并组织力量一方面把各生产队现有的耕地逐一挤实打紧;另一方面,根据各生产队的劳力、畜力和土地的潜力情况,分期恢复停耕土地。与此同时,公社还作了以下几项规定:今后,凡属于基本建设占地,和停耕、弃耕的土地,都要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寸土必争;生产队恢复扩大耕地面积的计划,应列入“三包”计划之内;生产小队在保证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开荒和利用“十边”种植的收获,30%以上交生产队,70%归生产小队分配;农村公共食堂除经营好集体菜地外,还允许适量开荒,充实食堂家底生产;社员除种好自留地外,在既不影响集体生产又不妨碍水土保持的原则下,允许按人口平均每人再开一分荒地;公社一级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只允许开荒种植,不允许占用生产队的耕地。上述不论集体和个人开荒种植的土地,按照国家规定三年内不计征购,不顶口粮。
“不种百亩田,难收百担粮”。人们对扩大耕地面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截至3月上旬,全公社先后返山的共计一百六十余户,恢复耕地三千余亩。有些生产队组织垦荒队短期突击,扩大了耕地二千二百多亩,部分已播种了谷子。公社级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已开荒五百多亩。许多社员利用假日积极刨种小块地,村边、路边、渠边、地头、岸边等零散土地,也来了个老“土”大翻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