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牵牛要牵牛鼻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30
第2版()
专栏:

  “牵牛要牵牛鼻子”
  苏宜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抓住工作中的关键。就是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了关键,解决了主要矛盾,工作就会大大推进一步。千方百计争取今年农业丰收,是全国人民一致的愿望。怎样达到增产的目的?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增产的关键也不一样。山西沁县一个连年增产公社的典型调查,颇有启发意义。
沁县故县公社三年来单产提高很多,但总产增长比较缓慢,而且有不稳定的现象。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有些生产队不适当地缩小了耕地面积。近几年来,由于基本建设的扩大,由于兴修水利和工业建设,占用了一些土地,也由于有些干部没有全面地了解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的方针,放弃了一些耕地,加上一些别的原因,耕地面积有所缩减。这种情况在全国来说并不是个别的。因此,在一些地方,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虽然逐年提高,但由于总耕地面积少了,就不能不影响总产量的增长。
故县公社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今年增产的关键:除了要把现有耕地全部种上种好,还要大力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充分调动公社各级组织以及社员个人的生产积极性;调动生产小队的积极性更占主要地位,因为生产小队是组织生产的基层单位。故县公社为了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明确规定生产队恢复扩大耕地面积的计划,应列入“三包”计划之内;生产小队在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开荒种植和利用“十边”地种植的收获,70%归生产小队所有。具体作法各地容有不同,但这种规定的精神,肯定会鼓励小队开荒的积极性。为了调动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故县公社还规定:社员在不影响集体生产和水土保持的原则下,除了种好自留地,也可以开垦一部分荒地,实行谁种谁收。群众垦植的数字虽然不大,但因充分利用了闲散土地,收到地尽其利之效。无论在集体和个人方面,只要明确了政策界限,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耕地面积就能迅速恢复和扩大,总产量的增长就更有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