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吉林市郊农民摸清低温地区蔬菜生长规律 力争四季常青月月有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30
第2版()
专栏:

  吉林市郊农民摸清低温地区蔬菜生长规律
  力争四季常青月月有菜
本报长春29日电 吉林市郊区各人民公社,经过两年来的深入调查和试验,逐步掌握了在低温地区使蔬菜早熟、高产、稳收的规律,力争今年四季不断地生产和供应更多的新鲜蔬菜。
吉林市郊区无霜期只有一百三十天左右;而一般高棵、架秧蔬菜生长期却有二百天到二百四十天,蔬菜正当成熟时,就往往遭受秋霜而减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吉林市郊区党委派书记处书记韩克诚,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白山公社的红旗和白山两个管理区,经营蔬菜的经验原来很丰富。公社化前培植青椒,两个队都选用同样良种,同时先在温室里育苗一百三十天左右,然后同时定植,但红旗管理区的青椒年年都比白山管理区的早登市十几天,产量也多30%。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红旗管理区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和青椒的生长习性,当温室里的青椒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将青椒由温室移到温床,再由这一个温床移到另一个温床,循环移植三次,以增强幼苗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促使青椒正常生长,并使青椒在温床里开始结果。最后,带果带土定植。这样青椒在露天生长期虽然只有一百多天,但由于不需缓苗,也能赶在早霜前充分结果成熟。
从这个典型事实中,吉林市郊区党委得到启发,肯定了好的经验应该是: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变客观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又要合乎当地自然规律和各种蔬菜生长习性。区委就以这个原则为指导思想,组织全体干部和发动各公社的老农、技术人员,广泛地调查研究了各种蔬菜早熟、高产、稳收的经验。两年来,他们边调查边通过大种“白菜园”等试验田反复验证,总结推广了七十多种蔬菜生产经验。
经过两年来的反复调查研究和试验、推广这些经验,吉林市郊区党委逐渐摸索到低温地区蔬菜早熟、高产、稳收的生产规律。这就是:看天看地看品种,育苗移植,分期间种、套种,循环生产。两年来,开始在郊区各公社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生产,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已能达到每公顷十三万多斤。城市人民不仅在生产旺季可以吃到更多的鲜菜,就是淡季平均每人每天也可吃到一斤多的蔬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