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路——随感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02
第7版()
专栏:


——随感录 田 间一
《人民日报》发表的这两组新民歌,我对它很感兴趣。我读过好几遍,也提供过几篇作品,向百花园贡献了几朵花。 二
 这里虽然只有二十首民歌,也还可看到一些不同品种、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近两年来,随着三面红旗的挥动,广大的群众当中,又有许多新民歌涌现了,在一条宽广的大道上前进着。这一条路,是金子搭的桥,它是不会中断的;这一条路,是心造的河流,它是不会干枯的。由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路是越走越宽了。
新民歌是在发展中。新民歌的许多作者,是站起来了,有的作者,不但登上赛诗台,作品还入了“卷”,甚至还出了诗选。旧的时代里,多少民歌作者都被埋没了。现在呢,一位四川作者记述马玉莲诗选时写道:“书记去后不三天,县上来了工作员,担走老太歌三担,串串珍珠光闪闪。马老太,泪两眼,笑一脸,贴心捧紧诗两卷,枯木逢春开红花,六十老妇中状元。” 三
 我常常从一些“小册子”上,发现一些珠光灿烂的篇章。例如农垦出版社编的《拓荒曲》,其中有一首《山坡上》,绘出了一幅拓荒者的肖像:
背着宝剑,
驾着白云,
奏着神笛,
扬着拂尘,
是哪路来的大仙,
在我们农场降临?
不是哪路大仙降临,
是我们的牧羊战士,
背着步枪,
吹着口琴,
扬着长鞭,
赶着羊群。
在这幅速写画里,一个鲜明的思想,几个动作,几个比喻,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意境。这个境界又新鲜,又活泼。新的诗要红,要美,要活,要精,有时要壮。这就要靠作者的实际生活感受。新民歌作者多数是在实际斗争中,所以,很多诗句不像是写出来的,倒像是飞出来的。四
路,在革命的路上,满路春光满路花;路,在革命的路上,百花一定会齐放。天上、河里,都有“三条路”,不但太阳、彩云在走着,不但金船、金鱼在走着,新民歌也在走着。在我们这个时代,路是多么宽广呵!《路》、《最高贵的礼物》、《献给毛主席》、《总路线在心中》、《月月红》等,风格都比较健康新颖,都是巧匠的作品。
河北束鹿县的一位农民作者侯立身,出身贫农家庭,过去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大跃进中写诗很多,一百多篇发表了。他写过一篇《答雷声》:“雷声隆隆,我们装聋。不用警告我们,任你下雨刮风。俺追俺的肥,俺挖俺的坑。你就发狠下刀子,劳动也不停。”
他的这首短诗,能够说明这位农民作者的创作水平,是在水平线以上的。
由于党的培养,各地都有一批新民歌作者,他们已成为骨干。他们的创作,鼓舞了生活,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文化,促进了新诗。
过去有一首民歌,这样说过:
“路走得越远,
花和草也越多。”
前进吧,新民歌的作者们,前进吧,劳动人;前进吧,红旗歌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