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矿工齐夸郑大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05
第2版()
专栏:辽宁通讯

矿工齐夸郑大娘
在抚顺老虎台煤矿职工住宅区的虎西街,人们传颂着一个模范职工家属的光辉事迹:五十一岁的郑大娘,在党的领导下,十多年来在帮助职工家属安排好家庭生活、建立民主团结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家庭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艰巨的工作,使煤炭生产前线的职工不因家务事的牵挂分散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
郑大娘姓张名叫淑珍,是一位老矿工的妻子。丈夫姓郑,人家都叫他郑大娘。她对煤矿生产极为关心,为了让工人吃得好、睡得好、休息好、出勤好、生产好,十多年来,谁有了困难,谁家生活安排得不好,谁家夫妻不和睦,谁家媳妇生了孩子,谁外出没人看家,谁没有时间买米,谁袜子破了不会补,逢年过节被褥没拆洗,总之,事无论大小,不嫌繁琐,她都像对自己家庭成员一样,热心帮助解决。1957年春节前,矿工徐海平因为爱人赵桂荣不会过日子,每月挣的钱都花光了。为此徐海平伤透了心,就来找郑大娘。郑大娘到他家一看,收入很多,但生活安排得实在太糟:“三九”天屋里炉子没有煤烧。郑大娘就跟赵桂荣算细账,一个月买米要多少钱?买菜要多少钱?买油盐酱醋又要多少钱?帮助她订了个家庭开支计划。三个月过后,赵桂荣就学会了主持家务。过去发薪三天光,现在吃喝有余。两口子都把郑大娘当做亲娘一样看。1958年大跃进,赵桂荣进矿劳动不到两个月,照片就上了光荣牌。
矿工陈义奎是郑大娘的老邻居了,从解放到现在,他爱人生了六个孩子。他家一无亲人,二没有保姆,在他爱人坐月子期间,他照常出勤,这是怎么搞的呢?原来六个孩子的出生,以及对产妇的照顾,都是郑大娘带领左邻右舍给办理的。如今的虎西街,在她的影响下,这种一人有事大家帮的风气已经很普遍了。
1958年大跃进以后,在郑大娘的带动下,家属工作又做到了井下。为了教育职工家属,鼓励矿工,她曾带领家属下井,夏天到掌子头给矿工送汽水,冬天给送热开水。还有意识地领着那些对丈夫不够关心的家属,到井下参观自己丈夫的劳动情形,使家属们了解矿工劳动的艰辛。有十几个妇女通过参观,转变了对丈夫的态度,过去不体贴的,体贴了;体贴的,更体贴了。奚寒春的爱人姜玉珍过去对他不够关心,郑大娘领她下井参观以后,对丈夫照顾得非常好。
郑大娘对少数觉悟低的家属也都能耐心地帮助她们进步。孙张氏过去对公共事务很不热心。郑大娘跟她说:“孩他婶啊,你过去是个苦命人,儿子十几岁就下了矿,有一年不是因为没吃没烧,把小妞卖了一斗苞米?”孙张氏想起了旧社会生活的痛苦,想到新社会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自己不对。为了对职工家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郑大娘又动员她把东西拿出来开个“家庭展览会”。孙张氏满心高兴地答应了。开展览会那天,满街都是人,孙张氏手指着那许多件呢绒料子衣裳,还有手表、收音机、缝纫机和自行车,流着眼泪讲起新旧社会来。事后,她当着郑大娘的面说:“孩他大娘啊,你可把我教育过来了!”从此,开会时她比谁都先到,搞卫生运动也走在前边。孙张氏现在是积极分子、公认的勤俭持家能手。
郑大娘已经成为抚顺矿区家属工作的一面红旗,她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奖旗和奖状,发给的单位从区到市,从省到中央,一共四十多张,这是党和人民给她作的鉴定,也是她的生活的光辉记录。
(原载《辽宁日报》
本报有删改)(附图片)
郑大娘(左)经常下井,给矿工送水送饭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