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河之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07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一河之隔 左齐
1937年10月,我三五九旅从陕西富平出发,渡过了黄河,到达山西的忻、崞、代县一带。随后,便分散到各地去发动群众,扩大队伍,组织人民武装。
我们住的地方叫上村;当时,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就驻在隔河的下村。别看这条河不大,却把上下两村隔成了两个世界。
我们向上村进发的那天,迎面遇上了一群逃难的老乡。他们背着包袱,挑着家什,孩子哭,女人叫,惊慌地走着。这种颠沛流离的景象,谁见了心里都沉甸甸的。可是,日寇离这还很远,为什么他们就如此惊慌失措呢?
老乡们停在路旁,惊惧的眼光直望着我们。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就向他们说明了我们是八路军,就是过去的红军,是来和大家一起打鬼子的。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后,曾经给山西人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八路军取得的平型关战斗的胜利,更是家喻户晓。因此,经我们向他们一说,老乡们都被吸引住了,围上来向我们问长道短。
原来他们都是上村人,只因下村来了国民党军队,吓得只好逃难。一提起国民党军队,大家又恨又怕,都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诉说国民党的罪恶:国民党军队一进下村,就吹胡子瞪眼,吹什么抗战“有功”,要老百姓慰劳,说是慰劳,实际上是趁国难当头,搜刮民脂民膏。今天派粮,明天摊款,倘若交不出,不是吊打,就是翻箱倒柜,连小孩的尿布也被抢光。耕畜被拉走杀吃了,桌椅床板被抢去当柴烧了。当官的整天花天酒地,打麻将,耍纸牌,见了姑娘媳妇就糟蹋。日寇还没有来到,下村就已成了人间地狱了。
我们的到来,给人民带来了指望。谁愿意背井离乡?他们又背着东西和我们一起回村了。
部队住下以后,组成了若干工作组,立即四出活动。从东头到西头,从村南到村北,到处张贴布告,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还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合理负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政策,犹如春风化雨,吹走了人们的忧虑和不安,带来了一片朝气勃勃的景象。不几天,我们协助地方党的组织,把抗日民主政权的基层组织建立起来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性的抗日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群众的抗日情绪高极了。看吧:这边,一群农民围在一起听战士们讲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满脸是兴奋的神色;那边,一个小战士在教儿童团员唱歌:“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村口,进来一伙收割归来的农民和战士,他们挑着金黄色的谷物,边说边笑。屋檐下,妇救会的会员们在赶做军鞋,唧唧喳喳,好不热闹。村边是打谷场,游击队员正在练操,“一、二、三、四”的口令声,时断时续。一声号召参军,小伙子一跃而起:
“走,当八路打鬼子去!”一串俩,俩串三,马上掀起了参军的热潮。报名的人络绎不绝,连不够年龄的儿童团员,也闹着要当八路。没几天,我们一个连就扩大到二、三百人。
下村的国民党军队听说我们和上村的老百姓团结无间,队伍天天扩大,便千方百计和我们争群众。
开始,他们在桥头、河岸,设下了一道封锁线,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不准老百姓过河。但是,人心怎能锁得住?下村的小伙子们看到上村那股热闹劲,心里怪痒痒的。他们借口赶集,走亲戚,做买卖,偷偷地往上村溜;有的来了以后就再也不愿回去了,要求立即参加八路军。
后来,国民党军队也扩军了,自然,扩军的办法是很可笑的。他们要保长打着小锣在街上喊:“当兵要当国军,国军是正牌军,票子多,可以养家活口!”“不要当八路,八路是穷光蛋!”喊了几天,却没有一个人去报名。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敲着小铜锣又喊开了:“谁当国军,四十块大洋一个兵,当面交现款!”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老百姓爱的不是钱,爱的是真理。尽管锣声敲的当当响,人们却在背后议论:“白洋可买不了我们的心。”
国民党的军官气红了脸,横眉竖眼,指着老乡们的鼻子骂道:“放着正大光明的国军不当,偏要偷偷摸摸去当穷八路,真他妈的贱种!”谁知骂得越凶,老百姓躲得越远。他们施尽了种种伎俩,一个兵也没有找到。最后,恼羞成怒了,便干脆把他们惯用的那一套搬了出来——抓。于是,这儿打枪,那儿骂娘,弄得下村一带的群众昼夜不安。尤其恶毒的是,把抓来的壮丁关在一起,连大小便都要监视,晚上睡觉把衣服搜去,以防止逃跑。殊不知压力愈大,反抗愈强。晚上,常有只穿短裤的小伙子,吁吁带喘,满身是汗地逃到上村来。每一个逃来的人,都是用这样两句流行于下村的歌谣来咒骂国民党军队:“国民党,遭殃军,不打日本害人民!”
当时,我们和国民党军队还是统一战线关系,有些来往。一天,他们派了个军官前来,问我们:“老百姓为什么都跟你们走?”我们回答说:因为我们执行了我们党的全民抗战的方针,与人民同舟共济,给人民以民主自由,并保障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都能自觉自愿地起来抗日。而你们对人民依然没有放弃压榨的错误政策,使人民呻吟于痛苦之中,无法抗日,也无力抗日。”那个军官无法反驳,竟瞠目结舌,回答不出一句话,只是哼哼哈哈了一阵便走了。
送这位“客人”过河的时候,我站在桥头,望着小河潺潺流水,心中无限感慨。上村和下村仅仅一河之隔,却是两种景象:我们,执行了毛主席制定的全面抗战的方针,采取了种种发动群众的办法,结果是群众轰轰烈烈奋起抗日;国民党部队倒行逆施,采取压制群众的办法,结果是众叛亲离,阴风惨惨。两种方针,两种办法,就必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结果。但是,河水永远东流,真理必定获胜,我党全面抗战的正确方针,终于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