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老残牛”变成了好铁牛 记模范拖拉机手陈玉虎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2
第3版()
专栏:陕西通讯

“老残牛”变成了好铁牛
记模范拖拉机手陈玉虎同志
中共陕西渭南县委中心通讯组
大地刚一解冻,九号拖拉机就奔驰在广阔的渭北平原,翻犁着肥沃的土壤。坐在驾驶台上的复员军人、共产党员陈玉虎同志,不时回过头来,看着翻腾的土地,接着又握紧了方向盘,加大了油门,拖拉机立即大声吼着向前驶去。
号称“老残牛”的九号拖拉机,是渭南县固市拖拉机站十台拖拉机中比较老的一台。机具磨损大,操作故障多。但是,从1959年以来,站上的循环优胜红旗,好像钉子钉在它身上一样,一直没有拿开过。人们称赞说:“老残牛越来越精神了。”
“听党的话,就是胜利”,这是陈玉虎同志常说的话。1958年5月,他跟上这部机子实习,7月,车长就调走了。只在县上住了一个月训练班的陈玉虎,就要领上两个新手单独作业。不少人为他耽心,他心里也确实发慌。
“技术这样差,机子又不十分好,能完成任务吗?”这天他靠着拖拉机正发愁,忽然党支部书记从后面走过来问他道:
“有困难吗?”
“技术基础太差了。”
“鼓足干劲,有党和群众帮助你。”接着向他讲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大意义,共产党员如何对待困难,启发他回忆了部队生活,和人民解放军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事迹,以后又让他和其他的机车手学习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等。在党的不断教育和鼓舞下,玉虎同志信心坚定了,愉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今年春耕开始,党支部决定将两铧犁改为三铧犁,扩大机耕面积,一些机子喊拉不动,可是九号机子拖上三铧犁却好像不知疲乏似的。这天队长来了,看他们耕的很好,上车就试验,但是一开拉不动,他笑着说:“这车子还认人。”玉虎同志说:“不,是人认识了拖拉机。”
是的,是人认识了拖拉机。这台由玉虎他们操作了两年多的GS—35型机子,开始并不那么听话。动不动就要回站修理,机子出勤率低,任务完成不好。玉虎同志很着急。“真的不行吗?”他和两个助手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机子老不是主要原因,问题中心是技术低,机子的脾气摸的不透彻。于是他就领着两个助手死劲的钻研技术书籍,有空就领着两个助手围着机子研究,找老驾驶员、技术员请教。每次回厂总是在修理间这看看,那记记,学习别人拆卸、修理、安装机器的技术。在操作中,他注意听机子的声音,看机子的烟色,对于发生故障时机子的各部状况、新换零件的质量、使用时间,都一一记下来。这样很快就摸清了机器的脾气,熟练的掌握了操作技术。同时,他对包耕的交斜管区的土质、道路、气候,和两个助手的性格脾气、技术高低也进行了摸底。
情况掌握了,干活、安排工作心里也有了底。砂土地好犁、就深犁快犁,粘土地难犁,就减速慢犁。机子老,零件磨损大,配件多,起步停步就慢,运转正常了再加速。两个助手一个细心、技术熟练、不随便乱动机器,就排在晚上上班;一个初上机子,心热爱学,但技术不熟练,就排在白天上班,并对他们随时进行检查指导,帮助提高技术水平。由于对机子的脾气摸的清,使用得当,两年来,很少发生责任事故和非正常停车。从1957年以来的四年中仅大修了一次。
陈玉虎同志和他的助手,在使用机器上细心,在保养上同样细心。他常说:机器,你越爱护它,越听使唤,你不爱护它,它就专和你闹别扭,甚至罢工不干。所以他一有时间就拾掇,天一下雨就回站检修。保养时,他注意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机务规定。规格部件,按规定检查保养;代用零件或自己作的零件,就按质量好坏、耐磨性强弱,确定检修时间。冬天冷,机油易冻,机器发脆易坏,就在中午检查保养;夏天热,机油发稀,就在早上保养。千方百计不让杂质进入机子,减少了机器磨损,延长了机子寿命。
有人说九号机车组是第一个修理间,一点也不假。只要到他们组里一看,焊条、烙铁、各种专用工具样样有。修理间主任说:他包了四台GS单缸机子,实际上只有三台,玉虎组里的机子,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修理了。
陈玉虎同志的确也是一名优秀的修理工。他说:“对机器最熟悉的莫过于驾驶员,自己掌握了修理技术,就可以按机子的特点修理,减少回站时间,多耕土地。”所以他非常认真的学习修理技术。机子一发生故障,就摸索着判断,回站就和修理工一起边学习、边修理。现在他对机子故障判断的正确达90%以上,掌握了一般修理工做的焊接、紧瓦、换零件等技术。去年,他们的机子只回了五次站。大部分修配都是他和助手在田间、地头做的。
对机器的各种零件备品,也是万宝俱全,新的旧的,好的坏的,有用的无用的样样有。一回站看见别人不要的他就拾,箱子常是满满的。当机子零件一缺少他总是能用就用,能代就代,能改就改,不能改就设法制造。他到茂陵修了一次拖拉机,看人家倒瓦,回来就请示支部进行试验。在支部的大力支持和其他同志帮助下,试验四五次成功了。这样,便使七台用同类型瓦的机子没有缺瓦停车,还支援了官道拖拉机站。
时间就是财富。多耕一个小时,就等于给农业上增添几十个劳力和畜力,多扩大一亩机耕面积,就等于多拿到几十斤粮食。玉虎同志对这一点体会非常深刻。他除了和助手一起设法让机子正常出勤外,还时刻注意时间和活路安排。每次作业开始,都事先作出用油用料、工作班次、班次进度计划,主动与生产队联系,勘察土地、道路,按照亩数、远近、土质等作出短安排。并且尽量做到土地连片,减少空运。
两年来,这台被称为“老残牛”的九号机子,先后完成工作量五万三千三百多亩,超额完成分配任务三万二千亩的66.6%,一直在全站、全县保持着光荣的红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