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评弹艺人到农村去讲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2
第7版()
专栏:

评弹艺人到农村去讲故事
去年3月初在上海共青团市委的提议下,从上海人民评弹团和先锋团、星火评弹团内抽调了评话演员张效声、沈守梅、王溪良、沈东山等,组成了讲故事队,去农村演出。演员们根据农村先进事迹的材料,进行改编,创作了说故事形式的短篇评弹《养猪模范陈胜龙》、《孙菊芳》、《老三百》等,到各公社去演出。
各公社中还抽调了一些文艺骨干,向评话演员学习表演方法,也去展开讲故事的活动。
四位评话演员,分头在上海附近的崇明、青浦、金山、松江、奉贤、川沙、南汇、嘉定等县,共演出了六十六场,听众二万六千余人次(大多数是社干部和积极分子)。这种轻便灵活的艺术形式,在农民中受到了欢迎,起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演员们通过这次演出,认识了为农民演出的政治意义。他们为农民的热情所鼓舞,不怕日晒雨淋,这村说了到那村,设法使更多的农民听他们讲故事。他们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注意演唱不同内容的节目。例如有一次,某一农业中学操场上集中了一千五百多名少先队员。演员们说了《陈胜龙》以后,就演出《黄继光》。台下少先队员肃静地听故事,他们深深地为黄继光的英勇行为所感动了。少先队员还上台去致谢。
这次演出回来后,演员们表示,在下乡去之前,觉得节目粗糙,艺术性不够,对演出信心不足。但是农民的反应恰恰相反,他们对演出是欢迎的。有一天下午近七时,天正在下雨,演员王溪良想,这样大的雨,农民不会出来听书了,况且自己乘公共汽车到说书地点要将近二小时,今夜还是休息吧,明天演出。他就打电话给公社,公社的负责同志的回答是,大家都在等,一定要来,不管怎样迟,他们一定等。王溪良赶到公社,看见大礼堂聚满了人在等听书,一进礼堂门,就听见热烈的掌声。王溪良当时很受感动,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晚饭,一连说了两个故事。听完了故事,农民高兴地回去,有一位老农民临走还同演员讲:“过去你们为地主上门唱堂会,今天你们为农民从城里赶到公社说书,真是大不相同了。”他这句话使演员们尝到了为农民服务的甜味,他们决心要更好地为农民演出。
(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