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规模适当便于经营管理 承认差别鼓励发展生产 音西大队继承高级社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公社优越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3
第2版()
专栏:

规模适当便于经营管理 承认差别鼓励发展生产
音西大队继承高级社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公社优越性
新华社福州12日电 福建福清县城关公社音西生产大队,由于各生产队规模适当,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几年来,年年增产,1960年粮食产量比1958年增产25%。
队的规模不宜过大
音西大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大队下面共分二十三个生产队,有的队二十多户、三十几个劳力,有的队三十多户、四十几个劳力,也有的四十户以上、五十多个劳力。这些队都是根据原来高级社的生产队为基础划分的,除了插花地进行调整、土地劳力适当搭配外,一般没有大的变动。在二十三个生产队中,有十七个生产队是原来十七个初级社的底子(也是高级社十七个生产队的底子),其余各生产队也都是以原来互助组为基础组成的。由于队的规模适当,组织相对稳定,人和土地之间、社员和社员之间,都很熟悉,这既便于继承和发展高级社时期的一些好制度、好经验、好办法,又适合公社化以后的新的生产情况。
承认差别促进生产
音西大队的经验说明:
确定生产队的组织规模,首先要考虑队内生产条件大体相同,以便认真照顾到队与队之间的差别,而不要把条件悬殊的合并在一个生产队。1958年秋,林吓歞生产队曾经与同村李贤铿生产队合并组成一个大的生产队。两队生产条件距离很大:吓歞队土地既近且好,劳力又强,年年增产,过去每年工分值都要比贤铿队高20%左右。两队合并后,原来吓歞队的社员很有意见,出勤率降低了,也影响了社员之间的团结。1959年,重新划分为两个生产队后,情况立即改变。两个队展开了生产竞赛,贤铿队虽然条件差一些,但社员们立志要赶先进,改良土壤,学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增产条件。到秋收的时候,两个队都成了超产队。
劳动班子要成套
一个生产队的组织规模是不是恰当,不能光看户数多少,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看劳力多少,一个队劳力太多、太少都不适宜。下盛村徐治琰生产队在1958年初,曾划分为两个生产队。划分时由于没有照顾到劳力配套,有的队因为缺乏耕作技术手,不能适时完成生产任务;有的队有技术的老农较多,但劳力总数不足,结果生产也搞得不够好。后来这两队重新合并,全队四十一户,拥有四十一个全半劳力,其中犁、耙、播技术三般全的社员有十三人,带动二十五个一般劳力并不困难;剩下三个劳力放在食堂当管理员、炊事员、饲养员,全队人人各得其所,各项生产互相协调,这样的劳动班子社员称之为“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前台后台角色齐备,大戏小戏都能唱。”大家一致认为生产队的规模应该利于生产,利于经营管理,利于组织生活,利于团结,不宜过大,也不强求一律。
队队有批领导骨干
生产队是直接组织社员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在确定生产队组织规模时,必须考虑到领导骨干问题。林中村各个生产队四个队长中有三个是初级社以来的老干部,记账员、保管员、技术员配备齐全,每队还有积极分子三至七人,因此事事抓得起放得下,生产年年发展。
此外,在确定生产队规模时,还要考虑到土地连片相近,居住比较集中和社员自愿等原则才能确定得恰当。
现在,各生产队搞好春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社员们正在为夺取今年丰收而努力。连续五年追赶邻近俞乌妹生产队的吴开仕生产队,开春以来,又第六度与乌妹队挂钩竞赛,准备在一年内赶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