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湖南积极健全劳动管理制度 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和继承行之有效的经验;允许生产队因地因时制宜修改补充各种定额;各级党委书记深入试点,取得经验,推动全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4
第3版()
专栏:

湖南积极健全劳动管理制度
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和继承行之有效的经验;允许生产队因地因时制宜修改补充各种定额;各级党委书记深入试点,取得经验,推动全盘
本报长沙13日电 湖南省许多人民公社在“三包”、“四固定”落实的基础上,继续发动群众,建立与健全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当前生产。
充分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和继承公社化以来和高级社时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是湖南省许多公社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的一个特点。各地在制订劳动定额工作中,一般作法是先将高级社和公社化以来制订的劳动定额簿册搬出来,发动社员逐项进行审查讨论,根据生产发展的变化情况,修改补充,全面订出劳动定额。由于经过了群众充分的讨论,制订出来的定额都比较合理,并大大激发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例如湘潭县韶山公社清溪大队各个生产队,基本上做到了项项有定额,事事记工分,人人有劳动手册,队队有记工簿,社员劳动工效大大提高。
在建立和健全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制度的工作中,各地明确规定生产队有权因地因时制宜修改和补充劳动定额。永兴县滫市公社儒林大队第十一生产队,在推行劳动定额中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运肥的定额,大队一般是按田间道路的情况制订的,而这个队茅塘垅一带的二十多亩田,是一条运煤小火车道,运肥时随时要让车,路很不好走,社员经过积极努力,也完不成劳动定额。又如铲田塍定额,是大队按犁板田以前的情况订的,而本队板田已经犁完,田塍容易铲,原定额就高了。于是队委会将不合理的七项农活定额,都作了调整,社员感到很合理,劳动工效和质量都不断提高。据3月份统计,全队二十九个男女劳力,实做劳动工分都超过了应做的基本劳动工分,生产质量样样合格。
各级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工作的领导。省委、地委、县委许多负责同志都深入试点,总结经验指导全面。临湘县共有五十三名县委委员和公社党委书记深入到队亲自调查,推动工作。如县委第一书记李满全在桃林公社永兴大队,发现杨家生产队各项农活都有定额标准,每天按定额评工记分,因此社员劳动积极性很高;而车岭生产队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工作做得不好,社员有意见。根据这两个队的情况,李满全就帮助车岭生产队建立与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在全大队推广了杨家生产队的经验,使原来类似车岭生产队的五个后进队改变了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