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喜看新苗放奇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4
第4版()
专栏:

喜看新苗放奇葩
本报记者 胡思升
回顾五个单项比赛的前三天战况,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新手,成绩优异。许多久经沙场的种子选手,如容国团、别尔切克、西多、星野、马科维奇、王传耀、拉尔森、阿尔塞、内古莱斯库、福尔迪、梅尔斯特鲁姆、伊藤、孔兹、冈田富、玛特、拉马娜乌斯凯特等,都曾败在“名不见经传”的二十岁上下的各国新手的球拍下。乒乓球运动中新手大批涌现,真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许多年轻选手在击败种子选手中大显身手。巴西小将考斯塔勇取世界冠军、我国第一号种子容国团,日本十八岁的三木以三比零优势挫败我国另一名种子王传耀,显示了他们不畏强硬对手的特色。此外,苏联小将战胜瑞典种子选手阿尔塞、波兰新手库辛斯基胜种子选手梅尔斯特鲁姆,一致受到人们的称赞。
我国新手也在世界球坛初露锋芒。在单打中被击败的十四名男子种子选手,有九名是由我国新手取胜的;而在单打中落选的十二名女子种子选手,有七名是被我国选手淘汰的。
为什么我国的新手会有这样的成就呢?在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我国男子选手连前三轮都没有闯过,女子选手也没有资格参加半复赛。七年的时间在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是短促的,但是,我国的新手已经在好手如云的世界球坛上表现出相当成熟的技巧和旺盛的生命力。应当说,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的。
我国初登乒乓球坛的这些新手是在千千万万个青少年和乒乓球爱好者中产生的。三亿青少年是我国新手成长的永不枯竭的泉源。在初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我国选手中,击败种子选手别尔切克的谭卓林来自炎热的广东,击败种子选手星野的张燮林来自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击败种子选手冈田富的韩玉珍来自千里冰封的黑龙江,击败双打种子选手之一木村的庄则栋和击败种子选手伊藤、玛特的王健就来自首都北京。可以这样说,来自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我国代表队的新手,绝大部分是在近两年的群众性乒乓球运动中精益求精地选拔出来的。在这次锦标赛男子单打项目中,我国年纪最小的苏国熙连胜缅甸的昂觉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雷曼和瑞典的赫耶达尔,虽然接着败在老将西多手下,但是,对一个初登世界球坛的年纪不到十七岁的少年来说,这种成绩仍然是很可贵的。1958年,十四岁的苏国熙仅仅是广东省湛江小学的一个“乒乓球迷”而已,同年7月,他代表小学参加湛江专区选拔赛夺得男子单打第一,受到了大家的注意。从1958年到1960年,他接连参加了市、专区、省和全国的多次乒乓球比赛,都名列前茅,在国内的多次比赛中,他还曾胜过容国团、徐寅生和李富荣等名手。就十九岁的庄则栋来说,他在这次锦标赛中锐不可当,多次击败驰誉球坛多年的老将。但是,三年前,他只是北京市的一个少年选手和少年宫乒乓球训练班的学员。庄则栋在十六岁首次参加国际比赛时,对手是年近三十的欧洲亚军杰得维,却以二比零败北。1959年到英国、瑞典访问,庄则栋获得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赛的单打冠军。像苏国熙和庄则栋一样,从工厂、农村、学校的青少年“乒乓球迷”到国家选手的过程,是中国代表队绝大多数新手的共同经历。
这些新手的成长,都是从刻苦的锻炼中得来的。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十八岁女子选手韩玉珍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和她所走过的道路。
在女子单打中,韩玉珍击败前世界冠军、日本种子选手冈田富而进入第五轮,在女子双打中,韩玉珍同梁丽珍合作击败双打第二号种子冈田富和关正子而进入第五轮。韩玉珍的攻击能力和防御能力,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但是,这一切都是得来不易的。
韩玉珍在哈尔滨小学念书时,喜欢打乒乓球,后来被吸收进业余体育学校,主要是看她的体质和身材条件比较好。1958年匈牙利名手别尔切克、高基安来我国比赛时,韩玉珍只有观摩的资格。业余体育学校的体育馆内有一面大镜子,韩玉珍每天对镜摆动手臂五、六百次,观察和学习正确的手臂动作,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来说,运动量很大也很艰苦,同时,在教练的指导下,她也有意识地同男队打球,提高对大力攻球的防御能力。
1960年4月,韩玉珍在一次比赛中,以零比三输给我国另一名选手杨巧来。教练和她共同研究的结果,发现韩玉珍臂力不小,但不能很好集中一点,发挥乒乓球凶猛扣杀时的“爆发力”。于是,韩玉珍开始了新的刻苦锻炼的一页。每天教练连续放高球二十分钟,让她练习扣杀;指导给她画了手臂挥动的示意图,她每天把图钉在门背后,关起房门做几千次重复动作;在休息时也对着穿衣镜使劲地练习数十分钟的手臂动作,这甚至使人对她发生误会,以为她有点“精神失常”。但是,“功到自然成”,经过四、五个月,韩玉珍果然击败杨巧来,在1960年并取胜匈牙利种子选手克雷克斯。
我国另一名女子新手马光泓在这次单打比赛中输给英格兰种子选手戴安尼·罗,但是对这位“后起之秀”来说,在国际比赛中败北倒是一次吸取经验继续前进的良机。1960年底她随我国青年队赴北欧时,在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比赛中曾取得过单打第二、双打冠军和混合双打冠军的优异成绩。但是在这之前两年,马光泓还是四川成都的一位好打乒乓球的中学生。她的成长也是在开动脑筋、勤学苦练下得来的。在训练中,她认真写日记,苦苦思索自己的弱点,当她发现自己正手攻球力量不够、腰部动作不好、击球不时出界等弱点时就寻师取经,找出原因,下功夫改正。所以,人们看到她现在拉、搓、挡、攻都有一定基础,发球变化多,球路也广,这里面蕴藏多少劳动和汗水。
在我们的国家里,运动员的刻苦锻炼同他的政治觉悟是不能分开的。韩玉珍的父亲出身贫农,是做厨师工作的,他不久前说:“在旧社会,一个厨师的女儿,能够得到国家这样的重视和无微不至的培养,是想也不敢想的”。这一段话,在新社会长大成人的韩玉珍有自己的体会,她在集体事业中深切感受到这样一点:个人符合集体,集体支持个人,每个人有着广阔无限的前程。因此,艰苦的锻炼、加大运动量、研究自己的弱点、吸取别人的长处,就成为她提高乒乓球技术过程中自觉的趋向。可以说,在世界乒乓球坛初露头角的我国绝大多数新手,都是经历了和韩玉珍、马光泓大同小异的路程。
在这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的新手在显出威力的同时,也表现出技术不够纯熟和缺乏经验的情况,比如一些新手在连胜两局以后,又被对方接连扳回三局而失败。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取得经验和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是比争取名列前茅更重要的。
我国乒乓球新手的迅速成长,表明了我国体育事业在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的基础上,一天天走向繁荣昌盛,并预示着它的光辉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