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松花江地区力争种好洼地 砂窊公社建立“远地生产点”多种种好远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5
第3版()
专栏: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松花江地区力争种好洼地
砂窊公社建立“远地生产点”多种种好远地
本报哈尔滨14日电 历年粮食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的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为了适时种上低洼田,认真贯彻多种高产多收的方针,正根据有经验老农提出的“洼地种洼田、没有不收年”的经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为种好低洼地准备条件。
松花江地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单位面积产量也较高。但是,西部沿松花江流域肇东、肇源两县,经常遭受水害威胁;中部几个平原县份,也有一部分洼地。由于去年夏、秋季以来阴雨连绵,去冬今春雪大,致使全区占耕地面积11%左右的耕地处于存水或地里水分过饱状态。而这些低洼地又都是土质肥沃、产量较高的土地,如果不能及时种上,将会严重影响今年粮食产量。
中共松花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在领导备耕生产中,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广大农民的意见之后,认为今年种好低洼田是保证增产粮食的关键。因此,松花江各地农村人民公社都把整治低洼田列为备耕生产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低洼田较多的肇东、明水、肇州等县,目前,正发动社员结合本地情况,采取排水、运冰、整地和准备耐水作物种籽等措施,保证适时种好低洼田。
本报天津14日电 河北省阜平县砂窊公社各生产大队建立“远地生产点”,多种种好远地、扩大耕地面积。
砂窊公社地处深山,山厚土薄,耕作困难。去年石滩地、百亩台等七个生产大队,根据深山区土地零星分散、不便集中经营的特点,建立了九个“远地生产点”,种好了山荒坡地,只这一项就增产粮食十一万多斤。这些事实证明,建立“远地生产点”,是因地制宜贯彻广种多收方针的一项有效措施。
砂窊公社各生产大队今年继续推行这种做法。对深山远地,由社员携带耕畜、羊群上山,驻点扎营,常年固定不变,并实行“三包一奖”;对深山零星的小片荒地,则按面积大小建立小型的季节性的生产点。
现在全社各生产队已建立“远地生产点”二十一个(其中常年性的十一个、季节性的十个),有二百一十名男女劳力,自愿参加了深山远征专业队。这些远征队员,已先后到达目的地,进行开荒播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