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有关调查研究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8
第7版()
专栏:

有关调查研究的一些问题
洪彦林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原理,可是没有也不可能对革命与建设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作出具体的答案。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对本国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对革命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路线和策略。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同民主革命的时间比较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岁月还短些。经过实践来认识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我们还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经验证明:凡是那个地区那个部门的领导同志比较注意调查研究,他们就能够比较快地认识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那里的工作也就开展得比较快,党的路线与政策就执行得比较好。凡是那个地区、那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不注意调查研究,情况就相反。经过调查研究来认识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这是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关键。
列宁在1920年5月发给苏联各市、县的电文中曾指出:“调查的材料对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上将具有头等的和指导的意义……。”他在同年9月发出的一个电文中又说:“……调查工作对工农政府来说是迫切需要的,因为调查资料将成为苏维埃建设的基础。……”(伊尔库次克省统计局资料第九分册,第五页,1922年版)
毛泽东同志也经常教导我们:向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从其中引出它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基础。为此目的,就要详细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及综合的研究。经验证明,在调查研究中所搜集的资料越是广泛、丰富而有代表性,所作的分析越是深刻,那末所得结论也就越是全面、正确,越能接触问题的实质。马克思在著《资本论》的过程中,曾对德、法、英等国的工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大英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曾利用了大约五百种统计资料汇集。毛泽东同志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曾经花了三十二天时间,搜集了湖南各地农民运动的极其丰富的实际资料。不但在研究一个重大的问题时,要作到“详细占有资料”,而且在论证某一概念或命题时也要搜集充分的资料。列宁在评论《资本论》时曾说:“在这里,在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进行检验。”(《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社会现象研究中的严峻客观态度的出色的模范之一。”(列宁:《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人民出版社中译本57页)
如果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可是这些资料是零星破碎的,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不能通观过程的整体,仍然是不能说明问题,不能从中找出什么规律性来。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不能只着眼于问题的个别方面的解决,不应只摘取其个别事实,而必须把握能够标志社会现象的全部事实的总和。正如列宁所说:凡是取自整体、抽自相互联系中的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而且是确凿的。如果不是从整体中从联系中抽取的而是片断的和信手拈来的事实,那就只好称之为玩具或者连玩具也不如的东西。马克思在批评庸俗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时,指出他们时常把缺乏真正内在关联的资料和问题硬凑在一起,像是“陌生的和漠不相关的”。
事物本身是有完整性、系统性的,工作和运动的发展是完整的,包括着一系列问题和经验的过程。“凡是经验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化的。……我们的知识完全是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系统化起来的,而现存的东西的关系是和现存的东西本身具有同样价值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517页)我们所要求的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正是事物本身的客观系统性的反映。也只有把事物当作具有“系统性”的对象去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才能成为有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只有对完整系统的资料进行缜密的研究,才能得出严密的正确的结论。当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把事物的个别方面、个别阶段,从它们与整体的联系中抽引出来,进行单独的考察,然后又使之复归于整体,是完全许可的和必要的。
有些同志在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方面,由于缺乏这种全局观点和整体思想,往往不能在所考察的问题上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他们不从本单位在党的全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本单位和周围有关单位的相互联系中去研究考察问题,而是孤立地从本单位的局部情况出发去考虑问题。他们在研究与处理本部门所属各个小单位或各个环节的业务时,也不是把它们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是时常把许多本来互相联系的问题当成孤立的个别问题来研究处理。他们把阅读下级送来的书面资料或下级的口头汇报,作为了解下情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不了解阅读书面资料和听取汇报,决不能代替对实际情况的周密系统的调查,而实际情况的周密系统的调查则是作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这样,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和事务主义的工作作风就长期不能克服,领导工作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改进。
为了避免上述的缺点,除了依靠经常性的统计、汇报、报告等资料外,最重要的是,必须经常根据下层实际情况和工作发展的各种不同类型,选择一个至几个典型,进行切切实实的调查,把这些典型的底摸深摸透。同时必须经常从全面统计和汇报资料以及典型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中,根据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需要,选择一定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围绕这些专题,特别是着眼于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根据一定的提纲,集中地收集丰富的系统的资料。只有把这些方面的资料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一般汇报与统计中所没有的有关下层实际情况和政策贯彻状况的感性知识,进而从工作发展的来龙去脉中了解各方面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发现工作发展的一般规律,窥探各种不同条件下工作发展的特殊规律,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如果不能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仍然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应有的规律性。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03页)经过科学的抽象,人们得以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和规律性。把个别环节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东西分解出来,把内在的规律以及决定个别环节的面貌的那些关系分析出来,这种科学分析的过程,也就是从活生生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过程。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进行概括,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人们在认识了这种共同本质以后,就以此为指导,继续向着新接触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并以此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党的政策路线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研究全国当前情况和工作经验所抽引出来的结论,在调查工作中必须以党的政策观点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作为研究问题的指针,据以确定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现党的政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随便修改党的政策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照抄照转,不从实际出发,不进行调查研究,是思想懒汉的表现,是以形式主义的态度来执行党的政策的表现,实质上是对执行党的政策的消极怠工。由于一般规律都是通过特殊规律体现出来,如若找不到特殊规律,不根据各种变化着的环境条件,找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具体途径,不根据各种千差万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现党的决议,那么党的政策和决议是不可能正确贯彻下去的。只有认真从事调查研究,根据基层单位的差别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工作方法(运用基点的经验,也要照顾各单位的差别),才能把党的政策和决议正确贯彻下去。同时还可以从亲自接触实际中,抓住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提交党的领导方面研究参考,使上级更充分地了解下层情况的变化,对已有的决议进行必要的补充。只有这样,才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以因循敷衍的态度来实现党的政策和决议。
我们必须学习毛泽东同志从典型调查中突破一点,抓住真理,对重大原则性问题提出明确观点,作出正确结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学习毛泽东同志从典型调查分析中阐明群众实践所指明的新原理,从而打破迷信和偏见的方法。1955年毛泽东同志研究了湖南长沙县高山乡武塘农业合作社和福建省福安县楼下乡两个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对在农业合作社的领导方面树立贫农优势和团结中农的问题,作了极重要的批示。他研究了昆山县西宿乡合作化的经验,肯定了晚解放地区可以和老解放区同时实现合作化的问题。他研究了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合作社的经验,作出了“办大型社和高级社最为有利”的指示。他研究了安阳县南崔庄福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指出了“在中国的农村中,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贫农和下中农同富裕中农实行和平竞赛表现出来的”这一条真理。
马克思教导我们,要“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1843年马克思给露格的信)。马克思主义就是革命的批判的理论。我们在分析研究实际工作或者研究理论中,也必须经常采取严肃的批判态度,没有严肃的批判就不能前进。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应经常对自己进行检讨,研究整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了昨天的错误就可以从中学习到怎样避免今天和明天的错误。我们在肯定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对实际工作中、理论研究中的错误和缺点,对一个指头的问题,也应当经常进行批判、检讨,以今日之是察昨日之非,即以今天的新认识去审察以往的旧认识,发掘错误与缺点的本质,查明原委,以利工作的改进。
实际情况往往不是通过一次调查就能够完全了解清楚的,而只能是通过许多次的调查研究,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加深其理解。“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73页)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一段话,不但适用于军事方面,也适用于其他工作。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对实际情况和工作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通过螺旋形的前进过程。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矛盾和斗争,人的认识运动的前进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经历着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任何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根直线,实际情况和工作规律本身,往往不是在人们的一两次观察中就充分明显地表露出来的。因此,企图通过一两次调查研究,就作出一丝不错的估计和分析是不可能的。对真理的认识,是克服无数的谬误之后才能达到的。
为了取得对实际情况和工作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了检验我们的政策、计划、理论是否与客观情况相符合,必须使调查研究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3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把客观情况和工作规律摸深、摸透、摸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看到事物内在矛盾的展开和本质的暴露,比之在事物处于静态时进行调查研究更易收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从事革命与建设的人们,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长期地从事调查研究,使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密切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逐步克服。调查研究应当贯穿于实践的全部过程:制定政策、计划时,要进行实际情况和原有工作经验的调查研究;执行政策、计划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检查和小结;在工作告一段落或全部完成的时候要进行总结。只在制定政策、计划之初进行调查研究,在检查和总结的时候不再进行调查研究,是错误的;只在工作全部完成的时候作一次流水账式的总结,而在工作过程中不随时总结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错误的。1948年党中央曾指出,当时某些地方流行的“等候几个月,或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下面才向上面作总结性的报告,上面才向下面作一般性的指示”的那种习惯必须纠正。中央的这一指示直到现在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毛泽东同志曾指示各县党的领导机关,应密切地注意全县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召开会议,作出决定,迅速推行,“不要等到问题成了堆,闹出了许多乱子,然后才去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第1159页)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作的指示,对任何工作、任何运动,都有着普遍意义。
我们的实际工作从它本身的发展来看,是分析情况、布置工作、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是政策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领导和群众关系上来说,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过程。任何一个运动的过程都是集中——坚持,又集中——又坚持,因而逐步提高和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而领导和群众更加密切地结合的过程。在这里,集中起来和坚持下去是有区别的,又是统一的:在“坚持下去”的阶段,也包含着倾听群众意见即集中起来的工作。而每次的集中起来,也只有经过坚持下去,同群众密切联系,随时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
结合实践进行调查,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开调查会、个别串连、访贫问苦、遇事同群众商量、访问老农、老工人以及经常密切联系典型单位等各种办法,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把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丰富的斗争经验集中起来,加以细致的分析研究。还要时常把我们调查研究中所得的某些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告诉群众,同他们商量,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