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干部下田试工 劳动定额合理 惠东大队根据具体条件合理确定报酬标准 斜山大队健全管理制度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9
第7版()
专栏:

干部下田试工 劳动定额合理
惠东大队根据具体条件合理确定报酬标准
斜山大队健全管理制度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本报上海18日电 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惠东大队,合理制定劳动定额,严格执行评工记分,促进了春耕生产。
春季生产一开始,惠东大队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社员意见和干部亲身试工以后,根据工种难易、农活轻重和社员的技术水平,制订了各种农活的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制订报酬标准的原则是重工高于中工、轻工,技术工又高于一般工。为了使劳动工分报酬标准更加切合实际,这个大队还允许各生产队在实行定额管理时,有权根据农活难易程度和路途远近等具体情况,调整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
订出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工分报酬标准后,这个队又发动群众严格进行评工记分。
本报南昌18日电 江西崇仁县凤岗人民公社斜山大队,合理制订劳动定额,认真推行评工记分制度,春耕生产加快。
“三包”落实后,斜山大队干部对各生产队的春耕生产进行了检查,发现第一和第六两个生产队生产情况相差很远。第一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力担负十七亩田,可是样样生产走在前面,已积肥料平均每亩田有九十多担,居全大队第一;而第六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力只担负十二亩田,但许多生产任务却不能按时完成,已积的肥料平均每亩还不到三担。一快一慢的原因是:第一生产队制订了劳动定额,认真执行了评工记分制度,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第六生产队评工记分时断时续,没有坚持执行这一制度。通过这两个队的对比,大队干部找到了前些时有些生产队生产进度缓慢的关键所在,便进一步领导各队推行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为了使定额订得合理,大队、各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共同下田,根据因地、因时、因活制宜的原则,分门别类作劳动定额试验,拟订劳动定额草案,交给社员讨论。最后,全队对四十五项农活共订出了一百二十七项定额,对于不适合计件的零星杂活,通过和社员商量,采取小包工的方法来计算报酬。
制订定额后,大队又组织群众讨论,建立了评工记分制度。各个参加生产的社员、干部都发了劳动手册,完成任务后由作业小组长或记工员及时记上工分,每五天社员和生产队记工员结算一次,每月出榜公布社员的工分账。这样,社员劳动积极性显著提高,全队三百四十五个劳动力天天出满勤,劳动工效平均比以前提高了15%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