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群策群力争超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4-19
第7版()
专栏:河北通讯

群策群力争超产
焦合文
河北交河县齐桥公社齐桥生产大队,对春耕生产进行了一次检查评比。结果,去年亏产的第四队占了上游。要问原因何在?请看下面几个片断。
群众献计
在1960年“三包一奖”兑现的时候,第四队是一个亏产单位。兑现大会散了,队长齐希凤还坐在会场上一声不响低着头。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毕连岐走过去对他说:
“光难过不管用,应该找群众想办法,下决心在1961年夺超产、争上游……。”
支部书记的这一席话,提醒了齐希凤。他马上找到两个副队长商量,决定立即召集社员想办法。
去年减产,如何争取今年超产,已成为全队社员的心事。在社员会上,贫农社员左玉阁说:“争超产,争上游,管好牲畜是件大事。咱队的牲畜不如别队喂得好,今年咱可得抓好这一手。”社员齐洪奎接上说:“叫我看,肥料也不行。去年北洼九亩地没送上粪,今年可得抓紧早送。”有的说:“我看队长今后在领导上也要用劲,对干劲不足的社员,要破开面子批评。”贫农社员齐良臣说:“不能光靠干部,咱们的主人翁思想得加强,队上到时候发工资,按制度放假,咱们更要鼓足劲干活!”大家越讨论越热烈,意见越来越多。最后队干部根据大伙的意见,划分了战线,进行了分工,队长齐希凤负责生产、抓全盘,副队长齐希州负责生活、管食堂,女队长刘焕英负责后勤和副业生产。散会时,齐希凤说:“从今晚上起,我就住畜棚啦。”
队长“留学”
社员齐洪德,每天早起拾粪,全队社员都比不过他。可是,近来他说队长齐希凤比他起得还早。队长近来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
原来事出有因。第四队在热烈讨论“三包一奖”的指标后,希凤想:第五队是历年的超产队,社员干劲大,领导有经验,要超产,赶五队,首先应向第五队学习。
第二天一早,希凤去找第五队队长齐国玉,正碰上他在那里捣粪。希凤伸手抓过三齿,一边捣粪,一边笑着说:“我来跟你学习怎样当好队长来啦!”
“嘿,这有什么可学的,我也挺平常!”
“像你起得早这一手,我就不行呀!”
齐国玉说:“光起早不行,还要作到‘三到’、‘三看’,心里才有底。”
“哪‘三到’、‘三看’呢?”
“一到食堂,看饭做得怎么样;二到牲畜棚,看牲畜喂得怎么样;三到干活地点,看农活安排、工具准备是不是恰当。”
这一说,正中了希凤的心坎。从此,队长
“留学”的故事就在社员中广泛传开了。
依靠老农
一天,老农孙玉行、齐玉德、齐洪奎,正和队长齐希凤一起,安排今年全队各种作物的种植计划。在一张桌子上,按照全队土地座落情况,用粉笔划了十几个圈圈,圈里分别放上了谷子、高粱、玉米种子。原来,今年全队的种植计划,已经全体社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哪一块地种什么作物,接什么茬口,下年转什么茬口,施什么肥料,都提出了意见。今天,这四个人,围着这张桌子又讨论了一上午。队长在讨论中,按图逐块进行了检查,他把什么地施什么肥,什么作物喜什么肥,都记在小本子上,以便及早把粪送到应该送的地里。
老农齐洪奎说:“这三十亩是红土地,种玉米适合。”
“不行!”齐玉德说:“那是一块盆子地,下雨存水,棒子怕涝!”
“你说的,今年还有那么大的雨呀?”他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不下。六十三岁的孙玉行说:“与天战斗,多备一手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着,就用粉笔在那圆圈里画了两道杠子:“这两边百十米远就是清凉河的河岔子,在当中挖上这么一条沟,旱了引水,涝了排水,……”
“好!这个办法好。”队长齐希凤说:
第二天下午,四队四十名男女社员,拿着锨镢,就来挖渠了。
自力更生
晚上,在生产队的办公室里,人们记完了工分,有的还不愿意散去,就坐在一块儿叙家常,只有第一作业组组长齐国亮心里有事不说话。他们明天的任务是打坯,因为换炕、补墙等着用坯,时间很紧迫。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工具。他曾几次想张嘴叫队长买个石杵去,但又想起前天的事情:队长为一个皮套股子,竟费了半天的工夫,拆了好几副旧套,才凑成了一副新套。还说:“搞超产,就要降低成本啊!”他想来想去,觉得左右为难。正在这时,社员齐善德说:“咱自力更生呗!我看见村北有一块半截的拴马石,咱抬来,凿凿,叫木匠安上个把,就行,分文不用花。”
“对,咱这就整去吧!”齐国亮这一说,当下便有几个腿脚利索的年轻人,把石头抬来了,用尺子量了量,就干起来。
这件事情教育了全体社员。各条战线上都出现了许多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生动事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