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一个途径——记北京密云县塘子公社东邵渠生产大队的小党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04
第4版()
专栏:北京通讯

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一个途径
——记北京密云县塘子公社东邵渠生产大队的小党校
本报记者 孙世恺
到北京郊区的密云县,听到一件令人振奋的消息:许多生产第一线上的“忙人”——担任领导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如今能抽出来学习了。
多少年来,在农村里,常常听到基层干部说:学习和工作上的矛盾真没办法解决,哪能放开工作抽出身去学习呢?……到地方党校看看,果然很难找到生产第一线上的指挥员。
谁最迫切需要学习
现在,密云县却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前些时,我访问了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云山同志。他的话题是从什么人最需要学习谈起的。郑云山同志说:学习,人人需要,可是要排一排队,应当说,在生产第一线上的基层党员干部是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因为党的方针政策主要是通过他们贯彻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要靠他们去组织和安排。帮助这些同志提高政策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该是多么重要!同时自从整风整社以来,这些基层干部也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从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中新提拔上来的大批干部更是迫切需要学习。现在,如果要让全县生产队一级干部轮流上县委党校,不但校舍不能解决,而且会影响当前的生产。县委经过反复研究,下决心采取另一种办法,即到生产大队就地试办小党校,着重训练生产队一级的干部,让生产第一线的最忙人也能学习。
“明天,我们一起到塘子公社东邵渠生产大队去看看那里正开办的小党校的情况吧!”郑云山同志介绍完情况,热心地邀请我同行。
第二天清早,我们骑着自行车,顶着三、四级的逆风,赶到东邵渠生产大队。在村东头山脚下的小学校里,看到两间教室里坐满了一群成年人。讲台上,公社党委委员谢德君正讲最后一课“支部工作问题”。在小党校学习的第一期学员,已经学了四天,当天就要结束了。在这四天里,他们主要讲解和讨论了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政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支部工作。参加学习的六十多人,全部是生产第一线的忙人。按照规划,他们在最近期间,要将全大队的生产队长一级党员干部,都要轮流来上一次小党校。大队干部告诉我这样一个数字:全大队现有九个党支部和二十六个生产队,共有党员干部九十四人,除去二十一名新当选的干部外,从公社成立以来只有二十一人学习过,其他人根本没进过党校或其他训练班的大门。
趁着小党校第一期学习快结束的机会,我找了几个学员谈谈他们的学习问题。
一个是大石门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李少兴。他从1959年担任支部工作以来,只到县委党校学习过一次。这次,他一听就地办党校,就积极争取第一批参加学习。当时他老婆正患病,别人还劝他晚学习几天,可是,他安置好病人,马上就来上课了。他为什么这样积极要求学习呢?据他谈,经过整风整社,使他更加认识到急需有三条法宝来武装自己:一、要懂得党的政策,做起工作来才胸中有数;二、要有一套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做好工作;三、要配上一副“千里眼镜”——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他说:这次在生产大队开办小党校正是个学习这三个法宝的好机会,哪能放过。他特别感到,四天时间并不长,但学的都是和当前工作有关的政策问题,学起来亲切有味,而且马上用得上,能解决问题。
另一个是太保庄生产队长欧贤臣,是今年新当选的干部,在地里干活他样样打头阵,可是指挥生产的经验还不多。他说,像我这样的新干部,不学习真没法领导生产。但是,要是没有这样方便的小党校,要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是不大可能的。现在就地学习,我和支部书记两人轮流进党校,啥事也不耽误。
抓活的思想进行活的教育
那末,三、四天一期的学习怎样安排?学习效果又如何呢?
在一个夜晚,郑云山同志和公社党委干部、生产大队党总支书记围着煤油灯,从前几期试办的过程中,总结出这样几条经验:第一,学员的底要摸清。根据学习时间短的特点,开课以前都通过访问和座谈,具体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情况和要求,使讲课人胸中有谱;第二,要少而精。主要讲党的当前最重要的几个政策,太多了,啃不动,也消化不了;第三,要有的放矢。做到学习条条针对思想,步步加深认识。概括起来,就是要结合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活人活事进行分析研究,抓活的思想进行活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讨论人民公社的基本政策时,就抓住这样一个典型:城关公社后栗园十二生产队和十一生产队的土质基本相同,去年十二生产队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推行定额包工,实行评工记分,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增产了粮食,亩产四百多斤。十一生产队队长平日不爱学习,贯彻党的政策不彻底,对于劳动好的和劳动不好的社员,没有按照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评工记分,社员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比十二生产队低。参加学习的人对这两个典型加以对比分析后,深刻认识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重要性。在学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时,又从“套包子”讲起。那是半个多月前,在城关公社檀营生产大队举办小党校时发生的事。沙峪沟生产队长贾秀山正发愁春耕时牲口没套包子,他在小党校听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后,就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群众路线能不能解决套包子问题呢?当天晚上,他回到生产队后,就把牲口没套包子将影响春耕的事交给群众,发动大家想办法。社员们一听,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这好办!谁家都有破麻袋或破口袋,再用些稻草就可做成套包子。”当场有不少人报名自愿拿出这些东西卖给生产队,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参加学习的人,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说:“人家学了就用,真顶事;咱回去也把家底向社员亮明,有啥困难也不愁啦!”老爷庙生产队长张举,是今年新当选的干部。他学习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后,回村就加以运用。全村一百四十多口人吃水全靠驴驮,眼看春播已到,畜力调动不开就要影响生产。他把这个问题交给社员,让大家出主意。有些社员提出个好办法,由大家轮流利用生产间隙用小车去推水,就可腾出畜力投入春耕,结果做到了吃水和春耕两不误。在安排活茬时,张举又一计算,全队三百一十多亩地,还有一百六十多亩地的肥料没送到地。他把这个底交给社员后,又介绍了其他生产队实行定额包工的经验,发动群众讨论,很快改变了过去按日记工的办法,推行小包工,社员送粪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工效比过去提高一倍多。社员们兴奋地说:“咱队长学习回来可变了样,以前什么事都他说了算,现在有事都和大家商量了。”
训练干部也要“两条腿走路”
密云从1955年到1958年四年来,县委办的党校总共培训出两千多名干部,是有成绩的。但是,过去办党校有个时期强调
“正规化”,不针对参加学习人员的思想情况和文化水平,从主观愿望出发,企图系统地讲些理论政策,想“一口饭就吃成个胖子”,事实上效果并不太好。
现在看来,组织生产队一级干部的学习也和安排生产一样,要有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正规化”,脱离实际讲“理论”。我们的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以后,基层干部的责任比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时期更大了,这个客观形势也要求他们多学习些党的方针政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依靠办长期党校进行正规学习,怎么能迅速解决广大基层干部的学习问题呢?在这个问题上,密云县委所采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办好县委党校的同时,公社党委到生产大队去办小党校,看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当然,这个学习办法还在初创阶段,有许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的。例如讲课内容怎样虚实结合得更好,讨论时如何启发引导敞开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只要人们注意到了,不断总结经验,也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附图片)
这是密云县塘子公社东邵渠生产大队举办“小党校”时,在场地进行小组学习讨论的情景          本报记者 孙世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