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05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余南飞
散文的散,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文法的散,不受音韵规律的限制,这一点,就使散文与韵文、骈文有了区别;一是章法的散,即行文的散——写景、抒情、叙事、明理都可以随便来,这一点,就使散文与用散体文写的文学如小说、特写、戏剧等有所不同。我国著名的古典散文作家苏东坡,行云流水皆能成文,嘻笑怒骂皆能成章,自评其文,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东坡题跋》一)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作者与读者促膝谈心,如酒逢知己;或似二人同行,智者为师,能妙语解颐。可见,散文的散,实在是一大优点。
不过,散文也怕散。要散,是就形式说的,至于内容则不可散,而要圆——全篇文字要围绕着一定的中心,无论写景、抒情、叙事、明理,都必须很有逻辑地组织在一个题目下面。这好比电影,并不是随意把许多镜头拼凑在一块就成了,而必须按照蒙太奇把它们剪辑起来,镜头才不致失其存在的意义。又好比绘画和音乐,其中的每一块颜色、每一个音符,都不能游离于作品整体的逻辑关系之外,否则就是不可以理解的。有同志说散文忌“散”就是指这一点说的。的确,写散文犯了这毛病,凭高兴信口开河,故意卖弄辞藻,夸示学识,譁众取宠,真正的艺术效果却是很差的。故东坡于“不可知也”之后还有言道:“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就是圆。
又散又不散,这不矛盾?金代批评家王若虚这段话说得好:“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文辨》卷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