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06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
调查研究要到第一线去
做实际调查,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呢?首先应该深入到最基层、到第一线去,尤其要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调查而调查。因此,在工作中,在完成任务中,哪里困难最多、哪里是薄弱环节,就需要到哪里去,而这些地方往往是领导干部平时较少去的地方。原料、材料供应上有困难吗?那就要拔脚到材料仓库、到供应部门、到原料产地、到使用原料的车间去做调查。深入到第一线,和在办公室里不同,不仅因为到第一线可以看到现场情景,了解实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得到感性知识,弥补在上面看书面材料、听汇报之不足;更重要的是,到第一线去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群众。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那儿,工作在那儿,对工作中的问题体会得深切,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也就多。他们是最“知底里”的人,也是有无穷智慧的人。要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虚心向战斗在第一线的群众虚心求教是不行的。
调查研究,每一个工作干部都要做,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的负责同志、第一把手,尤其要亲自动手做。有些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是为了整理出调查材料,因而往往只交给所谓“秀才”去做。这是由于对于调查研究目的不明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把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成材料,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根据需要可以吸收有专门知识的人和能够整理文字材料的人参加,但是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却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了解情况既然是“基本任务”之一,是件“大事”,那么,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的第一把手如果不亲自动手抓,完全交给别人去做,那如何能行呢?“领导工作太忙”。这是事实。但是,“好钢要使到刀刃上”,忙,首先要忙于调查研究这件大事。否则,本末倒置,是忙不出结果来的。油漆颜料总厂过去领导上少数人在办公室里想办法解决原料困难,冥思苦索、未尝不忙,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他们深入下去做了调查研究之后。他们以前也曾每年查过一次库,就像一位老库工指出的那样,只是来个单子,填一填,“却没有看见东西,所以研究来研究去,许多东西还在那儿放着”,潜力挖不出,问题解决不了。由此可见,工作忙、任务重决不能成为放松调查研究的理由,相反地,工作越忙,任务越重,领导上越要亲自动手调查研究。(摘自4月20日天津日报社论)
要把群众看作最好的老师
我们下去做调查,主要的无非是要了解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力方面,或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生活等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正确地确定和执行政策。我们要了解生产关系问题,就要研究所有制问题(在人民公社里,有公社的、大队的、生产队的,还有社员个人的种种不同的所有制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分配问题(这当中又包括了工资与供给的比例、按劳付酬的制度、方法等等问题)和生产中人们的关系问题(这当中又有领导与被领导、协作、分工等等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谁是主人呢?社员群众。离开了群众,就根本没有什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可言。唯有群众才是革命实际的创造者。因此,群众也就是很好的教师。试想想看,我们的工作,哪一件离了群众能成立的呢?我们通过开调查会、个别访问的方式,倾听了贫农、下中农的意见,又倾听了一般中农的意见,倾听了青壮年人的意见,又倾听了老年人的意见,倾听了公社干部的意见,又倾听了队干部的意见,然后把各阶层各种人的意见综合起来,作一番科学的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道理也完整了,办法也系统了。这些结论和办法真正代表了当前一个时期农村人民群众的观点,代表了他们的意志愿望,因而也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历史,反映了客观真理。回过来用这些道理和办法去动员、组织领导群众,必定迅速地获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群众中每个人的意见、办法看来是智慧和经验的“小河流”,但是只有把群众的一点一滴的智慧和经验都汇合起来,才能形成浩瀚的智慧和经验的“大江大海”。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去汇合这无数的“小河流”,但是领导者不可能脱离群众自己去产生出这样的“小河流”。因此,领导者作这种“汇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种“汇合”,领导者的能力和知识就可以得到弥补,领导上的主观、片面等缺点就可以避免,领导者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领导生产也就更有力更准确。
(摘自4月20日福建日报社论)
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在人民群众中存在着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不同和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调查中,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加以分析、比较、研究,才能对客观事物得出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方针、政策、计划、措施。
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也要听少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容易被接受,这是正常的。因为人多智谋广,眼多看得清,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甚至一个人的意见,有时也可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当一种新事物刚刚出现,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常常是首先被少数先进者所发现;同样地,当某些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开始离开正确方向的时候,也可能是先为少数人觉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他们代表了真理。
积极分子觉悟高、干劲大、接受新事物快、洞察力强,比较能够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问题的本质和主流。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应该多听他们的意见。但是,在听取积极分子意见的同时,也要倾听落后群众的意见,否则,也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因为积极分子的意见,也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例如,有些人容易把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估计过高,对困难条件认识不足。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也是不利的。而中间的和落后的群众则可能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和问题的支流,甚至加以夸大。可是,次要方面和支流也是事物的一部分,也不应忽视。因此,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就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获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落后群众往往容易把消极因素和困难条件看得过于严重,但这也不必怕;相反,能够促使我们更冷静地考虑这些不利因素,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从而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立于主动的地位。
再则,积极分子一般总是占少数,中间状态的群众总是占多数,如果只听积极分子的意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制定政策、计划、措施,有时容易超越一般群众的觉悟水平,使多数群众难以接受。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迅速形成广大的群众运动。所以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绝不能“以人废言”,因为中间分子和落后群众(他们有时也提出些正确的意见)的觉悟不如积极分子高,就不重视甚至拒绝倾听他们的意见。
(摘自4月19日河南日报《在调查工作中要广听多方面的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