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都江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07
第6版()
专栏:

都江堰
禾千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城西,在岷江中游与沱江分流的地方,古名?埝。创建于公元前250年间,即战国时期的秦孝王元年。当时秦国的第一任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带领着劳动人民修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使川西成为“沃野千里”的富饶地区。
都江堰的修建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这样宏伟规模的水利工程,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首创先例的。它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勇敢、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这个水利工程有较完整的规划,也有符合水利建筑的科学根据。
岷江上游,山高谷狭,水流湍急,江水一到灌县即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势突然低平,水流速度减缓。因此上游冲下来的大量的泥沙卵石逐渐堆积起来,日久就把河床淤塞填高,江水宣泄不畅,每逢雪融及多雨季节,洪水滔滔,泛滥成灾,水退河干,又常出现旱象,人民不胜其苦。
当时李冰父子和劳动人民一道采取了“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办法,凿离堆,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江。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外江主要用于分洪。这样不仅防止了洪水,而且使川西平原的几百万亩农田得到了江水的灌溉,成为“天府之国”的心脏。后来历代的水利工程人员和劳动人民又积累了多年的治水经验,了解地形,熟悉水程,逐年加以培修和扩建,使这个水利工程渐臻完善,成为较完整的科学的水利工程。现在的都江堰,主要由三个工程组成:都江堰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溢洪坝。在岷江江心用砂石修筑的一个“堋”,即都江堰分水堤,它像铜墙铁壁般岔开水流,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江。这个
“堋”,人们也称它作“鱼嘴”。在岷江左岸玉垒山凿开的一条缺口叫宝瓶口,内江水从这里通过去灌溉农田,并利用两岸岩石来作控制,保证了内江的安全。在宝瓶口对岸修筑的飞沙埝和人字堤溢洪坝,平时用来拦蓄春水,保证灌溉;洪水时用来泄洪和排走部分泥沙,以减轻内江的洪水和泥沙淤塞。这三个工程互相配合,控制了整个灌区的防洪和灌溉,对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古代,既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又没有良好的施工工具,却能因地制宜,乘势利导,把灌溉和防洪兼顾的工程设施布置得这样妥善,完成了这样完整的规划,的确是伟大的。
历代劳动人民把都江堰的治水方法,总结成一套符合科学原理的完整经验,有所谓“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如相传为李冰留下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主要是针对飞沙堰工程的治理来的。意思是淘滩要淘深一些,才能保证内江的灌溉水量;作堰要作低些,即排洪缺口要低,才能避免过多的洪水进入内江,对飞沙堰的安全也有好处。后人的八字格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就是现在的“截弯取直”的意思。还有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六字传,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圆木作成的方形木框,内填卵石,用以填坑或护岸);立湃缺(即堰口附近设置的湃水缺口,作排洪道,以宣泄洪水),留漏罐(小堰进水的暗洞,用以湃水或冲刷泥沙);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春季插秧时期,内江配水六成,外江四成;洪水时期外江分水六成,内江四成),平潦旱;水划符(在宝瓶口左岸岩石上刻上水标尺,以掌握水位),铁桩现(飞沙堰对面左岸河底埋下铁桩,作为淘河标志);岁勤修,预防患。”这些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宝贵经验的总结。
都江堰的水利建筑都是群众性的创造,其工程特点是:就地取材,费省效宏。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竹子、卵石、木材和泥土,都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施工很简单,如截流的杩槎,就是用竹条把三根粗木绑成一个三足架,架下用载满卵石的竹篓压定,几十个杩槎排列一起,外面再加上竹签,竹篱和粘土等物,结成一道临时的挡水坝。需要放水时,便移开几个杩槎,非常方便。两千多年来人们就用这些简单易作的工程分水护岸,保证了川西几百万农田的灌溉,每年管理养护费用,不及粮食总收入的1%。
但是,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在解放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造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历代反动统治者却借修堰之名,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加重了川西人民的灾难。河床却日益淤塞,渠岸崩溃,水旱灾害愈来愈大,灌溉面积愈来愈小。解放前夕,1949年洪灾面积达十四万亩,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三百万亩缩减为二百万亩。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才大力整修了这个工程。1950到1952年的三次岁修和三度防洪,仅淘河一项工作就等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二十八年淘河的总和。1951年与1949年的洪水相同,而受灾农田仅为1949年的2%。从1952年开始新建了蒲柏河、走马河等许多现代化水闸,开辟了官渠埝、三合埝、东山、牧马山、沱江等新灌区和通济埝、郭泗埝等扩建灌区,使灌溉面积由原有的三百万亩扩大到六百六十万亩,增加了一倍以上。受益地区由过去的十四个县增加到二十五个县市,使扩灌区特别是浅丘区的人民彻底摆脱了水旱灾害的威胁,农业生产大大提高。自此,都江埝年久失修的破滥河床也就基本改观。
现在,川西人民正在进一步彻底修复原河床,完成以防洪、灌溉、漂木为主的任务,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千万亩良田的丰收。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都江堰都要开堰放水,迎接春耕,并举行隆重的开堰典礼。现在宝贵的春耕时节又到了,战斗在都江堰的水利健儿们,正在争分夺秒地与洪汛抢时间,他们要使都江堰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返老还童”,为人民贡献它的不朽的青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