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题材问题——1961年第3期《文艺报》专论(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0
第7版()
专栏:

题材问题
——1961年第3期《文艺报》专论(摘要)
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的我国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要求创作的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要完满地回答这个要求,就要正确地对待题材问题。题材的多样化,大大有助于体裁、风格的多样化;而题材问题上的清规戒律,不但限制了体裁、风格的多样发展,对文艺创作的繁荣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那是同百花齐放的要求相抵触的。
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着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矛盾统一。作家面向生活整体,从个别表现一般。他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间,选取他充分熟悉、透彻理解、他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作为自己加工提炼的对象,这就是题材。可见,题材是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开始进入创作过程的产物。但是,通常却把题材这一概念做了更广泛的解释,指的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像革命斗争题材、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等等。为了说话方便,本文也采取这一广义的解释。
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都要求文学艺术服从自己的阶级利益,表现自己的精神面貌。生活条件的不同,立场观点的差异,对于创作题材的选取和处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在创作题材上,开辟了前人未曾开辟过的新天地。社会主义的文艺,描写了工农群众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刻划了劳动人民建设新世界的英勇身手,表现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怒潮,歌颂了新人类征服宇宙的伟大壮举……。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自然要着重表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不这样做,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无产阶级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还要以革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批判的态度来描写历史,以领导者的地位来关心社会上各个阶级、各种人物的动态与心理,以主人公的心情来欣赏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但前人未曾见过的新时代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可以是今天艺术加工的对象;就是前人曾经写过的旧社会的许多题材,只要符合今天的需要,也都可以进入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领域。在毛泽东时代,很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在戏曲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甚至历代画家画了千百年的山水花卉鸟兽虫鱼,在今天的画幅上也获得了新的生命。
同过去的文学艺术比较,我们的题材范围不知道已经扩大了多少倍。可是按照社会主义文艺百花齐放的要求,创作的题材还有继续扩大之必要。
我们提倡描写重大题材,同时提倡题材多样化。
描写重大题材,指的是艺术地表现工农兵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丰功伟绩。时代和群众向文艺提出了这个要求。社会主义文艺应当回答这个要求。毛泽东同志号召我国文艺家深入工农兵群众,反映群众的火热斗争,写出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这也是提倡描写具有巨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值得高兴的是,我国不少作家艺术家已经这样做和正在这样做,产生了一批一批的好作品。他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体会到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火热斗争的深刻意义。
提倡描写重大题材,正是要从根本上大大地扩展和充实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而重大题材本身又是多样化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题材;而处理这些重大题材,也要按照作家的不同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法、多种形式、风格来表现。单调的东西是乏味的,它首先同这些题材内容的无限丰富性相抵触。尽管是这样,我们也不可以把重大题材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必须看到,采取这种题材或那种题材,这不但是作家的充分自由,也根据于作家的不同情况,还要看到,某些作家艺术家的独特风格,是同选取题材、处理题材上的特点相联系的。某些具有显著特色的文艺体裁、形式或样式,例如文学中的童话和寓言,曲艺中的相声,绘画中的漫画、风景画、花鸟画,某些轻音乐和抒情歌曲,某些讽刺剧和抒情喜剧,以及艺术表演中的某些流派,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取消了它们选取题材、处理题材上的特点,就是取消了这些风格、体裁、形式和流派的特色,也就是取消了它们的存在。所以,题材的多样化是必要的。作家艺术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不同情况,自由地选择与处理他所擅长、他所喜爱的任何题材;只要对人民有益,都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群众精神生活上多种多样的需要,以及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切有益的尝试,不但不应当受到忽视,反而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
这些年来,围绕着题材问题,文艺界也曾进行过两条战线的斗争。反革命的胡风集团和右派分子,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曾经把反对描写工农兵群众革命斗争的重大题材,作为他们反社会主义纲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同时,文艺界也不只一次地反对了我们自己队伍中间某些好心好意的同志在题材问题上的片面性的主张;这些同志把描写工农兵同题材的广泛性对立起来,把表现重大主题同家庭生活、爱情生活的描写(所谓“家务事、儿女情”)对立起来,把现代题材同历史题材对立起来,看成是互不相容的东西。这对创作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今后任何时候,我们对于资产阶级诱使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斗争、反对描写群众斗争的反动论调,都必须坚决驳斥。对于近来一个时候表现在题材问题上的片面化、狭隘化观点的新的滋长,我们也不能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
大跃进以来,广大群众意气风发,文艺界革命情绪高涨,“歌颂大跃进,回忆革命史”成为文艺上的新风气,当前工农业建设的重大题材,受到文艺界更大的重视,许多文艺工作者及时地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新人新事,书刊上、画幅上、舞台上、银幕上的时代气氛显著地增强了。这是令人振奋的好现象。但是,有些同志在正确地、热情地支持了这些革命风气的同时,却把文艺创作的题材理解得片面化、狭隘化了:似乎无产阶级的文艺只能表现当前的重大题材;似乎重大题材只能是今天群众运动中的新人新事;而群众运动只能是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新人新事只能是现成的模范人物、模范事例。这在一个时期的话剧创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如果把描写重大题材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某些看来不那么重大,但是比较有意义的题材,某些侧面描写、因小及大的尝试,就会受到冷淡。如果把描写正面人物、描写新人新事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处理喜剧性、讽刺性的题材、描写反面人物、落后人物的作品就会受到压抑;而描写旧社会生活、甚至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也会被认为旧人旧事而受到忽视了。
应当指出,有一些文艺评论文章,也曾散播了或者助长了题材问题上的简单化的倾向。我们的刊物对于题材问题上的片面性的宣传,时常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这说明我们的编辑工作和评论工作,在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上,是不够坚决的。
题材是重要的。古往今来许多伟大作家,都不只是描写他个人感到兴趣的事物,而同时注意于千百万读者感到兴趣的事物。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内容,更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是这样,题材本身,并不是判断一部作品价值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条件,更不是唯一的条件。在政治标准第一的前提下,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才是我们所要争取的目标。因为题材并不等于主题。同样题材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主题。同样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的手下,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思想效果。革命的作家,有时通过不那么重大的题材,也可能表达出比较深刻的思想。“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认为“革命人”才是产生革命文学的根本条件,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只要题材抓对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作家艺术家在选择题材上,完全有充分的自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当号召作家艺术家面向工农兵、深入群众斗争的同时,指出文艺家“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使得我们的文艺“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指出文艺家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使成为进入创作过程时候的艺术劳动的对象。这些话,指明了创作对象包含着无限广阔的内容。重温一下陆定一同志1956年5月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中的下一段话,也很有必要:
……题材问题,党从未加以限制。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文艺既然要为工农兵服务,当然要歌颂新社会和正面人物,同时也要批评旧社会和反面人物,要歌颂进步,同时要批评落后,所以,文艺题材应该非常宽广。在文艺作品里出现的,不但可以有世界上存在着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也可以有天上的仙人、会说话的禽兽等等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文艺作品可以写正面人物和新社会,也可以写反面人物和旧社会,而且,没有旧社会就难以衬托出新社会,没有反面人物也难以衬托出正面人物。因此,关于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只会把文艺工作窒息,使公式主义和低级趣味发展起来,是有害无益的。提倡重大题材,这仍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要产生高度历史概括、深刻反映时代的作品,更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但是,既然强调重大题材,强调重大主题,那就要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生活,就要强调长期深入群众,改造思想感情,这些,对青年作家尤为重要。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间,并不是一切重大事件,都可以不加选择地、立即地进入文学艺术的领域。作家写什么,怎样写,要服从革命的利益和革命文学的利益,取决于作家的政治修养和生活修养。越是重大题材,越是需要一个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只有真正熟悉、真正理解的东西,写起来才胜任愉快。作家的思想感情改变了,他选取题材的角度自然不同。他参加了群众斗争,就更乐于表现群众斗争。他写起来,较之平时很少熟悉、临时搜集材料的,自然要深切得多。可见,鼓励作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参加火热斗争,是吸引作家描写重大题材的最好办法。与此相反,那种不适当地鼓吹先有题材、后有生活,先有主题、后有形象的方法,不但颠倒了正常的创作过程,单就提倡重大题材来说,也是本末倒置的,对创作的新生力量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必须用一切办法广开文路,促进创作题材的多样化的发展。创作题材多样化,有利于反映无限丰富的伟大现实;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上的多方面的需要,用无限丰富的现实图画帮助读者认识生活的真理。同时,这样也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文艺,体现着政治方向一致性和艺术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共同方向下,正如列宁所说,“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社会主义文艺道路是最广阔的道路,创作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使得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切才能、一切专长都能得到发挥,这就更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文艺界的团结,鼓起文艺家的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艺。
题材问题上的狭隘化的理解,是因为有些同志把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理解得过于狭隘了。文艺服从政治,为政治服务,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文艺服从政治,在今天来说,就是服从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利益。文艺作品通过活生生的人物性格、心理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描绘,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历史的规律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帮助培养人们的良好品质,鼓起人们的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同时使人们得到健康的文化休息和美的享受。文艺作品的共产主义教育作用,体现在无产阶级的智育、德育、美育的高度结合。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由此帮助培养出具有先进思想、广阔胸怀和高尚情操的共产主义新人。这就是文艺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根本途径。所以,不仅是许多直接描写当前的群众斗争和生产建设题材的优秀作品,及时地配合当前政治任务的优秀作品,在群众中间发生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而且像《红旗谱》《青春之歌》《红日》这一类的小说,《林则徐》《董存瑞》《聂耳》这一类的电影,《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关汉卿》这一类的话剧及许多具有深刻内容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鼓舞群众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的工作上,也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利用报告文学和比较轻便的文艺形式,迅速地反映生产战线上的新人新事,为配合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迅速地产生一些宣传鼓动性的作品,这也是重要的,值得提倡的,从中也能产生好作品。但是,如果把这当成了文艺工作的主要方向,或者更进一步,把推广生产经验、描写技术过程、图解政策条文当成了文艺创作的主要功能,那反而削弱了文艺的教育作用,堵塞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广阔道路。政治的领域是十分广阔的,文艺为政治服务,也应当通过十分广阔的途径。路子走窄了,这首先不利于政治。把一切文艺武器掌握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一切可能性利用起来,使之汇合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共同目的上,这才是最大的政治利益所在。
不可以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的我国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最好的政策,也是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方法。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党的文艺政策是党的文艺事业的生命。一切真正关心政治、关心党的利益的人,必须为贯彻执行这个最坚定的阶级政策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