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河北一些专区调查排灌机械利用情况 专人管理,制度健全,重视钻研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威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1
第3版()
专栏:

河北一些专区调查排灌机械利用情况
专人管理,制度健全,重视钻研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威力
机械开动率低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善,机手技术水平低
本报天津10日电 河北省石家庄、邯郸、保定等专区最近对排灌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要充分发挥排灌机械的威力,在把排灌机械修好的同时,还必须管好、用好。
这些专区初步调查研究了永年、内丘、束鹿、清苑等县一些生产大队使用排灌机械的情况。调查中发现:同样的排灌机械,这个生产大队的转转停停,那个生产大队的常年正常运转;这个生产大队的一亩地浇一水的成本只几角钱,那个生产大队则达几块钱。结果,个别的生产大队,由于机器开动率低,购买费和修理费花得多,得到的好处少;有的生产大队由于用排灌机械战胜了旱灾,获得了好收成,就把它们看成是全队的“半个饭碗”。例如,石家庄束鹿县范家庄公社马兰(村)生产大队,全村十四台比较简易的煤气机,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基本没有出过事故,平均每亩地浇一水的成本是六角七分。去年由于水肥充足,在大旱之下获得了好收成。今年在春旱的情况下,麦地和春播地又浇灌了必需的水量。而马兰村的近邻——马里(村)生产大队,全大队十二台基本上和马兰村相同的排灌机械,去年以来只有七台能开动;每亩地浇一水的成本达二元二角八分。因此,这个大队的社员和干部使用机器不大积极。
河北省有关方面在研究这些调查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排灌机械开动率低,有的是因为个别机型的设计和机器的质量还需要改进。但是主要原因是无人管理,或者不会管理;技术水平低,或者不懂技术。例如,在管理方面,有的地方没有干部专管农业机械;机手经常调动,影响机手熟悉和掌握机器的性能;有些地方没有机房,机器被风吹雨淋,受潮受冻;有些机器搬动太多,常常安装不稳,造成事故。在使用技术方面,有的干部和机手把开机器的技术看得比较简单,不积极研究每种机器的性能;机器一坏,他们又往往不从保养维护等管理工作和使用技术方面找原因,而只是说机器和配件的质量不高。
那些排灌机械利用率高的单位,最主要的经验是机器有专人管理,干部和机手重视管理,重视钻研技术,机器管得好,用得好,损坏得少。所以那些被不少人认为不能开动或不大好使的“气人机”,在他们的手里,也变得得心应手了。他们的机器由于管得好,用得好,机件损坏得少,所以使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检修的成果也容易巩固。他们的具体经验是:
一、加强对排灌机械的管理和这一工作的领导。公社的生产大队由一名副大队长担任
“机器队长”,专管排灌机械和其它农业机械,经常教育机手爱护机器,组织他们学习技术。有的排灌机械较多的生产大队,还把排灌机械固定在生产队使用。生产队也有干部分工管理排灌机械。邯郸市及其所属各县,最近成立了农业机械管理局,加强对排灌机械及其它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主要是责任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如固定机手使用的机器,规定操作规程和维护机器的制度,确定各种排灌机械的经济技术定额,包括工作效率,燃料和机油的消耗量,检修费用和浇灌每亩地的成本等。
三、正确确定机手的工资标准和奖励制度,解决机手的劳动用品问题,便利机手工作。
四、在提高机手的技术水平方面,以老带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开办机手训练班等,都是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工业部门,特别是生产排灌机械的工厂,派更多的技术工人下乡支援,可以缩短农村干部和机手掌握技术的过程。(附图片)
河北省深县五公人民公社拖拉机站老技术工人王辛(右),给来站学习的农业中学的学生讲解用机械播种棉花,如何做到深浅适当,下种均匀 新华社记者 盛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