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在越南中部农村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1
第5版()
专栏:越南通讯

在越南中部农村里
本报记者 冯建伟
最近记者到越南中部农村进行了一次访问。沿途一千多里给人的印象是:到处在紧张地劳动,到处沸腾着农业增产的热潮。
如今正是农忙,越南中部的农民们,响应越南劳动党和政府的号召,千方百计地争取丰收和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在那无边无垠的稻田的海洋里,秧苗墨绿茁壮,长得齐腰高,真叫人喜爱。路旁正在戽水的老农指指秧苗,满面笑容地说:“牛瓜爱!”意思是说稻田像少女一样可爱。
车行半小时,来到越南中部的兴安省。兴安省以兴修水利著称于北方。今日一见,果然河流纵横,渠道交错。现在,秧苗正缺雨,大小渠道,水流淙淙,在阳光下闪射银光。
最近三年来,兴安省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过去,水对于兴安人民有如医药对于病人那么宝贵。那时,法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八十年,只遗留给兴安省五个水闸和一道连续十八年被水冲刷得陷于瘫痪的堤坝,而横贯全境的莽莽大河——红河,却不理睬兴安省干旱土地的渴望,把成百万立方米的大水流入大海。兴安省每年有八、九个月不下雨,因此,十造中有八造因干旱而歉收,缺粮成为兴安省人民积年累月的现象。美豪、安美、恩施等许多地方,甚至连饮水也发生困难,不知多少人被活活渴死或因饮用污水而患病。
越南劳动党兴安省委员会书记黎贵琼说:解放后,特别是最近三年来,兴安省人民全体动员起来,用了两千一百六十七万个工和七千多万元巨资兴修水利,共修建堤防和渠道三千二百多公里,相当于由河内到西贡的两倍长;挖和垫的泥土达两千一百多万方。兴安省的土地面貌从此改观了。
兴安省撒开水利网以后,早稻播种面积从一万亩(越亩,每亩折七市亩半)扩大到四万亩,其中三万多亩由一造田改为多造田,大大提高了产量。兴安省人民世世代代所梦想的“四季有收获”,如今已经胜利实现。
大力兴修水利后,为发展养鱼业创造了有利条件。1960年全省养鱼面积增加到一万二千亩,收获四千一百六十多吨鱼,比1958年增长二十多倍。同时水利交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从大兴水利以来,兴安省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丰收。兴安,这个在过去被称为越南最穷困的“儿女”的地方,今天不仅每年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本省人民需要,而且还有余粮支援国家。全省仅去年晚造就卖余粮两万多吨。
正午,当我们穿过一片咖啡和香茅园,走出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坡地以后,眼前豁然开朗,我们来到了素称米白水清的富饶的清化省大平原。
在清化,我们听取了省行政委员会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后,参观了全省重建乡——绍里乡农业合作社。这个乡的三个初级社,是1959年建立的,去年秋季大发展时都有程度不等的扩建,发展到了高级社。我们到乡里参观时,社员们正忙着开荒、积肥和田间稻苗管理。同时,还有人在捕鱼、捞虾。工作虽然很多,但劳力安排得当。各社生产队每周都要开一次政治生活会,由社员检查一周工作,评比劳动好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乡里,村村有小学,有文化进修班,少壮年文盲早在1958年就已基本扫除。乡里还有卫生站、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为了美化环境,全乡正修建三条公路。已建成的一号公路,长两千八百米,宽七米,是一条横贯全乡的平坦的林荫大马路。
乡劳动党委员会书记程同志告诉我们说,在全乡合作社发展、巩固的曲折过程中,主要是由于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和经常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取得了胜利。他说,办社之初,社员身在社心在家,一有风吹草动,就闹退社,想散伙。有一个自然村,经济条件很好,办社第一年丰收,皆大欢喜。但后来一次早稻歉收,就有六十一户要退社。经过乡社干部深入工作,算细账,才弄清歉收并不是因为合作社不好,而是多亏有了合作社,才抗住灾害。这样,一度垮台的社才又恢复起来。
我们还参观了水稻试验田、农田水利工程、水田和池塘养鱼、农具修置厂和拖拉机站,并且到三户社员家里作客。
我们漫步在平坦宽敞的一号公路上,四周稻田一望无际,正吐穗扬花;党委书记程同志边走边介绍全乡五年发展规划,描绘出一幅瑰丽灿烂的远景。
从清化省再向南走,一直到靠近与南越交界线的永灵区,在约长三百多公里的地带上,东临大海,西靠长山,形成一条狭窄的平原走廊。这里土地平坦而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杂粮、椰子等作物。但由于东受海水碱盐侵蚀,西受山林影响,土地面积不断缩小,每人平均一两分地。今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增产粮食,各地农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一方面加工加肥,增造增季,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组织远征垦荒队,向荒山、海滩要地,迅速扩大耕地面积。越南劳动党宜安省委员会农村工作部同志告诉我们,全省1959年开荒三千六百多亩,1960年开垦四千九百十四亩,今年各县都组织大批劳力上山,准备垦拓一万公顷。安城县永城乡,在劳动党支部书记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带头下,上山开荒,建立了三个垦荒场,准备开四百五十亩荒地。目前已开了一百三十五亩,在荒山上建起新的居民点,养了七十三头牛,二十多只羊,修起大片养鱼池,俨然是一个繁荣的新村镇。由宜安省出发,我们越向南走,沿途看见开荒的人越多,规模越大。在紧接南越边界的广平省,从今年入春以来,每一个县上山开荒的人数都在五千到八千以上。
这次中部旅行在靠近南越交界线的永灵区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新垦荒地上繁盛的稻和薯类作物,大面积的橡胶、咖啡和香茅。竹林苏苏,椰果累累;开荒——越南中部人民为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而普遍采取的措施,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措施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已经在美丽富饶的越南中部大地上开放出鲜妍的花朵,丰硕的果实将在预期中收获。(附图片)
越南中部的大丰农业社由于三管(管理生产、管理劳动、管理经营)作得好,社员的劳动热情普遍高涨,图为七十岁的老农僮各淮,虽然社里分配给他的是较轻的劳动,但是他还经常把自己的生产经验传授给青年社员们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