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秀丽富饶的岷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4
第6版()
专栏:长江风物志

秀丽富饶的岷江
李元亮
在伟大的长征道上,最艰苦的一段历程,是翻雪山、过草地。这些雪山草地,是长江的支流——岷江的发源地。长征史上,有许多英雄的地名,像安顺场、泸定桥、夹金山、毛儿盖等等,都在岷江流域。
红军长征时在岷江流域走过的雪山、草地,都在它的上游地区。岷江的中下游,却流行在平原和丘陵地区,穿过四川盆地到宜宾和金沙江汇合,奔向东方。
如果拿每年注入长江的水量,来排列长江许多支流的大小,那么岷江就是最大的支流了。
从前,人们曾经把岷江当作是长江的主流,直到四、五百年前,才完全弄清楚金沙江是长江的主流,而岷江只是一条支流。实际上,当作岷江主流的乐山以上的岷江,不论从长度、流域面积、年水量等这些河流特征来看,都远不及它的支流大渡河。乐山以下岷江的流量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来自大渡河。由于大渡河也像金沙江一样,在万山丛中流行,人们在以往对它同样不太熟悉,习惯地一直认为它是岷江的支流。
岷江在自然地理现象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把一部分流量,通过都江堰的“内江”渠系,流进了东面的另一条长江支流——沱江。在枯水季节,差不多供应了沱江金堂(赵家渡)以下的三分之二左右的水源。因此,岷江和沱江,就成了所谓“孪生河”。在大跃进前夕的水利建设高潮中,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又把岷江的水跨越了沱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向东引到了涪江
(嘉陵江支流)。所以,现在的岷江,不单给沱江灌输了营养,也给涪江送入了新的血液。
由于纬度和地形的差异,岷江流域上中下游的气候的差别非常显著。河口的宜宾地区,盛产着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而上游的大草原里,主要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它们的距离虽然和北京到武汉相仿,而气候上的差异,却像从内蒙古草原到广州。当你在穿着单夹衣服的初夏,如果到成都西北五十多公里的灌县去游览的话,往往会遇见刚从上游地区前来的藏族旅行者,他们还穿着皮袍哩。
岷江流域是极为富饶的。且不说它号称“天府之国”的中下游,就是那万山丛中的上游吧,不但地下埋藏着各种丰富的矿产,最著名的有世界上最好的石棉等。地面上也有无数宝藏。终年戴着白帽子的雪山下面,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是我国当前的主要采伐基地之一。这里,也出产有珍贵的中药材川贝母、天麻等等。长征时,曾经给红军同志带来最大困难的草地,也是非常肥沃的。解放后新辟的几个国营农场里,每年收获着大量的谷物和蔬菜。
秀丽的峨眉山和清幽的青城山,构成了岷江风景线上的两大重点。实际上,美丽的风景,在岷江流域是很多的。它们所以不出名,只是人们很少到那里去,没有传播给大家知道。如像大邑县双河场以西的大飞水瀑布,高达三百米,从山腰的一个石灰岩溶洞里,喷出来直泻而下。这个瀑布不但高,并且水量还很大,经常都在零点五秒立方米以上。如果你在晴朗的早晨,登上了雅(安)富(林)公路的大相岭岭脊,极目西望,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很多雪山,罗列在你的面前。它们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晶莹夺目,蔚为奇观。
解放以前,居住在这富饶的流域里的人民,同样都过着苦难深重的日子。住在成都的盈千累万的大小地主、官僚、军阀,他们不都是主要靠着吸吮岷江中下游农民的血汗在过活吗?山区的人民就更苦了,一年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缴去了租税以后,还不够吃四个月。山上的副业门路虽然广,但收购的商人又肯出几个钱呢?最可恶的是这个军阀恶霸逼你在深山老林里替他种鸦片,那个军阀土匪又一次一次地用枪指着你来“铲烟”、收“烟税”。山林里还经常打着明火实弹的“鸦片战争”,农民们大都被搞得家破人亡。
解放以来,一切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小山都给掀掉了,岷江富饶的水利土地资源,正在贡献给人民。古老的都江堰,也恢复了青春,它不但大大地扩充了它的灌溉面积,还开始发出电能,以供成都工业区的需要。过去被红军等闲渡过的岷江上游的万水千山,现在又被勘探队员翻来越去。在那深山老林里,到处轰鸣着电锯的响声,已有几百岁高龄的大树倒下了,滚下了溪流,冲进了岷江,送到全国各地。在岷江的干流和支流上,许多水电站的可能兴建地点,正在进行紧张的勘察工作,有的已经在开始动工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