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在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5-15
第4版()
专栏:

在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里
秦贵林
来到山场的时候,天刚麻麻亮。
曚昽的晨曦里,周围群山的模糊轮廓隐约可辨;紧靠山脚,搭起一座棉帐篷。我想,这可能就是山场“指挥部”了,便掀开门帘,径直走了进去。
屋内,一盏煤油灯撒出了黄澄澄的光亮。一个身材魁梧,着落朴实的中年汉子在打电话。他见我进来,顺便点点头,又继续对着话筒说:“……对,在七伐区,钢丝绳运到啦?好,马上开始吧。”
当他放下电话耳机时,我急忙递过介绍信说:“我是报社的,准备到这里……”
“噢,记者同志!”我的话音未落,他高兴地插言道,“局里打来电话,说你要来,好呀,咱这里生产搞得正火红,你来的好啊。”
原来,他就是这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的林场党总支副书记张双勤同志,在林业局,就听到了许多有关他的先进事迹,说他和工人一起,发明了一种小爬犁双冰槽集材法,提高效率三倍多。这次来,准备写篇这方面的报道,便要求老张详细地谈谈他发明新工具的过程。
他沉默了一会,很谦虚地说:“我个人算得什么?这是集材组何德全想的办法。”
何德全!我听到过这个名字,是全局有名的集材闯将。就迫不及待地问:“他在什么地方?”
“在山场,怎么,你想写写这个材料?”他问,
“是呀,这是头条消息呢!”
“嗨嗨,现在这方法又落后了,要写,还是写别的吧。”
“怎么?不是昨天才……?”我有些惊奇了。
“可是昨天晚上,我们又试验成一种新方法,叫……嗯,还没起出合适的名字,你见过小兴安岭的‘架空索道’吗?可能和那玩艺差不离儿。”他说着,有点兴奋,“久闻不如一见,我领你去参观一下吧。”
当我们走出帐篷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了。玫瑰色绚丽的朝霞抛出了万缕金丝,把崔嵬层迭的群峦连在一起。
拐过一个山头,来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地。白雪皑皑的山坡上,密布着冰沟、冰道网,柱柱木材洪流,像匹匹脱缰野马,顺着冰沟直泄山下。宽阔、平坦、银光闪闪的公路上,运材汽车往返急驰,??的马达声和装车工人的豪放号子声交融在一起。
我们停住了脚步,老张告诉我说:“到了,这就是七伐区,我定睛一看,啊,原来是三根平列着的钢丝绳,随着山的坡度,凌空驾起。显然,这里既修不成冰沟、冰道,也铺设不了木轨双滑杠,他们才因地制宜地想出了这种办法。
我正在凝神,一个工人向我招下手说:“同志,闪开些,快放木头啦。”接着,他拉长声音,向山上喊道:老——何,好喽!”“?——木头——下去啰!”山顶上传来了一声慢腾腾的喊声。紧跟着,一捆捆粗大原木,横担在钢丝绳上,飞速滑下山来。
老张得意地向我微笑着:“怎么样?”
“妙,妙,这是谁想出来的?”
“何德全!”
“啊!又是他?”我有些惊讶。老张看透了我的心思,就答应和我一起去找他。
当我们爬到山顶时,何德全正跟几个工人一起捆木头。想不到,他竟是一个极其平凡、普通的工人:矮墩墩的个子,穿双毡疙瘩,狗皮帽沿下闪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说话慢声慢语的。
“老何,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我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我?”何德全慢悠悠地说。“这是贾段长设计的,我只不过帮助参谋参谋罢了。再说,咱张书记为这事可操心哩,要写还是写他们吧。”
老张仿佛做错了一件事似的,脸刷地红了。他冲着何德全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可办法,千真万确是你想出来的,你怎能推?”
“不,真的不是我,”何德全头摇得像个拨郎鼓,看来他是坚决不会承认了。
正在这节骨眼,忽然从山坡爬上来一名工人,远远就喊道:“张书记,贾段长又设计出一种新办法,让你回去研究一下。”
“又是新办法?”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了。
“是的。”老张却不以为然地说:“咱工人都有这个脾气,从来不知满足,明天,你写稿子又有新的题材了。”
一直站在旁边的何德全这下找到了台阶,急忙抢过话题:“你该相信了吧!是贾段长嘛,看,他又设计出了新的。”
那个工人斜睨了何德全一眼,俏皮地说:“还不是你俩今早晨共同琢磨的,嘿,想隐瞒呢。”
何德全万没料到被揭了底,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是份内的事,有啥大惊小怪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